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姜国忠
2019-08-29 14:43: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我们加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emo.jpg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辩证唯物论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论,就是要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并推动工作;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要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掌握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基础在于“实事”,关键在于“求是”。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与党的群众路线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就要“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只有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来自群众的正确意见和真理性认识,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在新时代征程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增强本领、提高能力。

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我们党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因此需要提高科学理论思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不断前进。

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就要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是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

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这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破除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形式主义、无所作为,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实现变革和创新。

要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就是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要自觉在法治轨道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要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就是要客观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我们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凡事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战略定力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当今时代风云变幻,机遇和挑战并存,最需要的就是战略定力。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缺乏足够战略定力,就容易出现心理上患得患失、行动上犹豫不决、决策上摇摆不定,错失发展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就是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保持战略定力,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大国治理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切不可朝令夕改。保持战略定力,就是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他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善于发现问题。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聚焦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全面把握。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发展问题要方向清晰,难点问题要明确回答,实际问题要重点解决。

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是前提,能否正确分析问题更见功力。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实找出问题的成因。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以带动全局工作,推进事业全面发展。

重视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开展调查研究,务求“深、实、细、准、效”。“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到基层去解决问题。“实”就是作风要实,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调查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坚持和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决策的全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要适应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特点,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但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方法,仍然是管用的,可以有选择地开展。

发扬钉钉子精神

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牢。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干事业好比钉钉子,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干出实效来。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接着一茬干。当然,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认识和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看准了的要及时调整和完善,但不要换一届领导就兜底翻,更不要为了显示所谓政绩就另搞一套。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正确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的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这些既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同时还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结合工作需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法律、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重大职责,要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独立思考、学有所得、领悟真谛。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通过学习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升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以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全面建设。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研究员,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