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访百家】刘斌 爱山如家的森调队长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文/摄 高海生周梦雪 记者 马一梅
2019-12-11 08:01:29

demo.jpg

刘斌(中)和队员们在山上执行任务。

由于长期日晒皮肤显得黝黑,中规中矩的眼镜后面,藏着一张笑脸……刚刚结束森调任务,风尘仆仆的刘斌边整理着森调工具,边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解释说:“山上信号不好,上山基本就处于失联状态。我这两天在,有啥您问,过两天我还有任务得上山。”

在龙江森工集团绥阳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简称森调)队第七小队队长刘斌眼里,任务就是集结令,作为一名森调队员,不论严寒还是酷暑,随时随地待命,只要有任务,就要背起小包上山进行数据调查。

2018年,省总工会授予刘斌“龙江工匠”荣誉。今年,刘斌再获殊荣,成为“壮丽70年森工最美奋斗者”之一。在颁奖礼的第二天,刘斌就婉拒了单位领导让他休整两天的建议,马上回到了山上森林调查设计的现场,理由很简单,山上工作任务紧。

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荒漠化土地、草原修复和保护等调查监测和评价,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林业数表编制……在林业系统,林业资源调查作为多种工作的基础,需要大量人力随时投入到一线、扎根到森林里开展工作。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爱山如家的刘斌,却是个林区少有的“外来户”。

今年33岁的刘斌从小生活在嫩江平原,大学主修计算机专业,2006年毕业入职了一家国内知名乳品公司,在2010年辞职,来到了女友的家乡绥阳林业局,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名森调队员。

“走路跟不上,树种不认识,仪器都不会用,工作一天累得饭都不想吃,睡一宿一睁眼浑身酸痛。”刘斌回忆着自己初入森调队时的“怂”样。

刘斌直面体能和知识上的挑战。体能欠缺,他就咬着牙坚持,不断挑战运动极限,终于让自己走在山上轻松又敏捷;树种认不全,就不断请教老队员,老队员森调检尺时总要喊什么树种、什么胸径,刘斌就在本上默默记下这个树的主要特征;看其他队员用罗盘测量,他把操作规程默默记在心里;晚上顾不得疲劳,帮助组长、小队长使用半圆仪绘图,用求积仪进行计算,作图;碰上下雨天休息,就拼命翻看林学方面的书籍……不到一年,他就成了业务骨干,2011年被任命为副组长,2012年被任命为组长,2013年被任命为绥阳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第七小队队长。

随着时代的进步,罗盘被换成了GPS,数据处理、作图也应用起笔记本电脑,这正契合了刘斌大学所学专业,认真钻研的他,很快成为这一领域的领航人。他不仅参与了双桥子国家湿地公园公路及虎豹公园绥阳区域内监测线路设计等项目,还先后参加了第二届黑龙江森工系统森林经营技术技能竞赛、全国森林经营技术技能竞赛、第四届全国国有林场职业技能竞赛等多次专业竞赛并获得名次。

技术提高,只是工作的一部分,随着林区生态的恢复,刘斌的野外生存本领也在逐步提升。“看到熊掌印就躲着点儿,遇到毒蛇就绕着走……”长期户外工作,刘斌总结了一套野外求生技能,但是他依然忘不了当初直面野猪的经历,“整个人都懵了,本能地大喊,企图把野猪唬住,边喊边跑,还好最后是有惊无险。”

业务精熟、对队员关怀有加的刘斌,还是一个森调“生活”的好手。以前森调小队出外业,用伐区剩余物搭建床铺,停伐后木杆的来源成了问题,刘斌率先利用角铁焊制“模块化”铁床铺,这种一次性投资多年受益,方便快捷、节省木材的方法,目前已经在绥阳林区森调队伍中全面推广。

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多年来,刘斌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他说:“绥阳林区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山山岭岭布满了我的足迹,我的人生注定要和莽莽林海同呼吸共命运,对大森林、对这里的人和这里的事业,我有着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