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在2020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各条战线的广大妇女同胞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一年来,各行各业妇女同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希望,立足岗位实际,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巾帼力量。
战疫情,她们挺身而出
2020年1月28日下午4点,湖北孝感火车站。K457列车缓缓进站。空荡荡的站台上,只有一个女子下车的身影。她是湖北航天医院普外科护士梅定。从江苏昆山到安徽合肥再到河南信阳,为了能尽快返岗增援同事,她一个人辗转三地、行程千里。
最终,原本在疫情期间不得于湖北省内停靠的火车,破例为这个“95后”小护士在孝感站停车开门。一天一夜的返岗之路也曾令梅定担忧,但她心中充满坚定。“疫情当前,就是我们挺身而出战斗的时候。”
女本柔弱,遇“疫”则刚。
告别丈夫“相聚战‘疫’结束时”,告诉孩子“妈妈去打怪兽了”,安抚父母“防护好就不用怕”……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这些家里的贤妻、良母、孝女闻令而动,坚决地走上抗疫战场。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女性有2.8万人,约占三分之二。
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为了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各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立足职能,发挥优势,有力服务抗疫大局;巾帼志愿者走村入户,在社区防控、邻里关爱中彰显作用;女性社区工作者参与宣传引导、清洁消杀、买药送菜等工作,把疫情防控落实到基层……
从城市到乡村,从塞北大漠到江南水乡,各行各业妇女以柔肩挑重担,以生命赴使命,为夺取战“疫”胜利贡献“她”力量。
拔穷根,她们拼搏奋斗
在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坐着轮椅上台领奖。那一日,这瘦弱的身躯让无数网友心中浮现出“伟大”二字。
这位63岁的校长,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推动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至今已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考入大学。她是“峡谷里的灯盏”,是千百个孩子的蜡烛。燃烧自己,烛照他人。
妇女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贡献者。巍巍青山见证了她们奋斗的身姿、奉献的故事。
1968年,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第一次来到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时,没有人认为这个城里姑娘会在这“悬崖峭壁石头城,一瓢清水贵如金”的偏僻地儿待得久。但抱着“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的信念,路生梅一守就是50多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佳县建起了第一个正规的儿科,将这里的新生儿死亡率降至千分之零点六,路生梅一生只做一件事:守护佳县百姓的健康。
拔穷根、摘穷帽,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数不清的巾帼之花像路生梅一样选择扎根脚下热土、倾情奉献一生。
“草原绣娘”白晶莹带动2.6万名妇女巧手织锦绣,在发扬蒙古族刺绣的同时,开拓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安徽滁州王萌萌,带动广大村民转变观念、脱贫致富,将曾经的“落后村”变成了产业兴旺的“明星村”……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许许多多女同胞冲在一线,改写历史、创造历史,谱写出一曲曲巾帼战贫的华彩乐章。
谋创新,她们砥砺前行
在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进程中,从来不缺女性靓丽的身影。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约占40%,撑起了中国科技事业半边天。
无论是基础研究领域,还是高新技术领域,处处活跃着女性科技工作者奋斗的身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副总工程师陈岚,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刚柔并济”的管理水平,带领一支半数以上队员不足35岁的年轻队伍,为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绕、落、回”全程护航。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姜治芳,在数十年的舰船装备研制工作中,不畏艰难,突破创新,多项研究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为我国海军装备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贺丽生,搭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进行万米级海试,打卡地球“第四极”。这也是“奋斗者”号第一次有科学家参与的海试活动。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以其特有的执着、坚韧、严谨和睿智砥砺前行,在攻克科研难关中竞放“女性风采”,在引领经济社会变革中贡献“女性智慧”,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各行各业妇女同胞将继续以奋斗者的姿态,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
一年前,在2020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各条战线的广大妇女同胞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一年来,各行各业妇女同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希望,立足岗位实际,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巾帼力量。
战疫情,她们挺身而出
2020年1月28日下午4点,湖北孝感火车站。K457列车缓缓进站。空荡荡的站台上,只有一个女子下车的身影。她是湖北航天医院普外科护士梅定。从江苏昆山到安徽合肥再到河南信阳,为了能尽快返岗增援同事,她一个人辗转三地、行程千里。
最终,原本在疫情期间不得于湖北省内停靠的火车,破例为这个“95后”小护士在孝感站停车开门。一天一夜的返岗之路也曾令梅定担忧,但她心中充满坚定。“疫情当前,就是我们挺身而出战斗的时候。”
女本柔弱,遇“疫”则刚。
告别丈夫“相聚战‘疫’结束时”,告诉孩子“妈妈去打怪兽了”,安抚父母“防护好就不用怕”……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这些家里的贤妻、良母、孝女闻令而动,坚决地走上抗疫战场。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女性有2.8万人,约占三分之二。
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为了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各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立足职能,发挥优势,有力服务抗疫大局;巾帼志愿者走村入户,在社区防控、邻里关爱中彰显作用;女性社区工作者参与宣传引导、清洁消杀、买药送菜等工作,把疫情防控落实到基层……
从城市到乡村,从塞北大漠到江南水乡,各行各业妇女以柔肩挑重担,以生命赴使命,为夺取战“疫”胜利贡献“她”力量。
拔穷根,她们拼搏奋斗
在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坐着轮椅上台领奖。那一日,这瘦弱的身躯让无数网友心中浮现出“伟大”二字。
这位63岁的校长,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推动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至今已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考入大学。她是“峡谷里的灯盏”,是千百个孩子的蜡烛。燃烧自己,烛照他人。
妇女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贡献者。巍巍青山见证了她们奋斗的身姿、奉献的故事。
1968年,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第一次来到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时,没有人认为这个城里姑娘会在这“悬崖峭壁石头城,一瓢清水贵如金”的偏僻地儿待得久。但抱着“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的信念,路生梅一守就是50多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佳县建起了第一个正规的儿科,将这里的新生儿死亡率降至千分之零点六,路生梅一生只做一件事:守护佳县百姓的健康。
拔穷根、摘穷帽,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数不清的巾帼之花像路生梅一样选择扎根脚下热土、倾情奉献一生。
“草原绣娘”白晶莹带动2.6万名妇女巧手织锦绣,在发扬蒙古族刺绣的同时,开拓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安徽滁州王萌萌,带动广大村民转变观念、脱贫致富,将曾经的“落后村”变成了产业兴旺的“明星村”……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许许多多女同胞冲在一线,改写历史、创造历史,谱写出一曲曲巾帼战贫的华彩乐章。
谋创新,她们砥砺前行
在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进程中,从来不缺女性靓丽的身影。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约占40%,撑起了中国科技事业半边天。
无论是基础研究领域,还是高新技术领域,处处活跃着女性科技工作者奋斗的身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副总工程师陈岚,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刚柔并济”的管理水平,带领一支半数以上队员不足35岁的年轻队伍,为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绕、落、回”全程护航。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姜治芳,在数十年的舰船装备研制工作中,不畏艰难,突破创新,多项研究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为我国海军装备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贺丽生,搭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进行万米级海试,打卡地球“第四极”。这也是“奋斗者”号第一次有科学家参与的海试活动。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以其特有的执着、坚韧、严谨和睿智砥砺前行,在攻克科研难关中竞放“女性风采”,在引领经济社会变革中贡献“女性智慧”,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各行各业妇女同胞将继续以奋斗者的姿态,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