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进场。
疫情来的猛烈,任务下的紧急。1月31日,省政府紧急征用哈尔滨一家医院,计划将它改造成为符合甲类传染病的救治医院——“小汤山”模式疫情救治医疗中心。建设任务交给省建投集团建工集团二建公司,建设工期只有15天。
在这15天时间里,承建改造工作的建工集团二建公司需要完成三项工作:首先是住院部有菌无菌分离改造,要对电梯、楼梯等公共区域进行封闭隔断;二是医院原有未完成的连廊建设;三是要在室外建设一个800平米的洗衣间,用于医护人员的衣物等用品消毒,这是新建的临时设施,冬季室外施工无疑加大了建设难度。
施工现场。
1月31日中午接到指令后,第一批建设人员就冲到了现场进行查看,并在当天半夜12时终于拿到了设计单位设计图纸。2月1日晚8时,从哈尔滨市各处火速驰援而来的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到位,开始了24小时不停作业,医院改建现场,机械轰鸣、工人通宵奋战。
建工集团二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新波向全公司发出号令:“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所有员工随时听候召唤,党员干部更要主动作为、带头在前!”
2月1日上午10时30分,承建我省“小汤山”模式疫情防控备用集中救治医院改建工程的第一批材料正式进场。
管英子,来自三亚项目部的资料员,得知任务后,主动请缨,把孩子托付给娘家,第一时间从老家虎林驱车赶回哈尔滨,参加战斗。
项目生产负责人之一李泽辉,从1月31日下午开始就一直在现场进行施工指导,他的妻子屈琦担任本次改建项目的宣传员,他们的孩子刚一岁,而这个春节他们夫妻是共赴施工现场。
带着这样的拼劲和干劲,接到任务不到24小时,现场管理人员就达到了46人、施工人员接近50人。到2月3日,200余人的施工管理团队陆续进场。
开工后,原材料不足成为待解难题。此次项目需要大量的轻钢龙骨石膏板和医用版的玻璃隔断,由于正是春节期间加上疫情影响,很多工厂没有开工,材料商供货很困难。建工集团二建公司多方面寻找,联系老关系户,多渠道进购原材料,目前能够保证原料的供应。
“2月15日交工!”这是黑龙江版“小汤山”建设者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