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用历史的灯火观照生活的道路
    读《山河做证:古道上的中国文脉》

    《山河做证:古道上的中国文脉》/聂作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4月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千百年来,一代代诗人和作家行走于山河之上,用诗词和华章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轴上,写就光芒万丈的壮丽篇章,使千里江山放射出万古不灭的奇光异彩,让中国文脉流畅地倾泻于九州大地,融汇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

    作家聂作平所著的《山河做证:古道上的中国文脉》是一部人文地理随笔集,作者一头扎进五千年中华历史中,跋涉于山河古道间,通过对历史现场的实地寻访,将杜甫、柳宗元、李商隐、苏轼等人的心路历程和一生经历,放置于时代背景下重新认识,呈现出物理世界之外的更广袤的精神世界,揭开更为深远悠长且绵延不绝的中华文脉。

    人们在跨山越河中,追索五千年中华文脉的形成,创作出无数文学性和思想性兼备的佳作。贬谪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 唐宋时代文人遭遇贬谪的现象十分普遍, 但贬谪文人在此期间的文学作品却是光彩照人的。杜甫忧国忧民的作品和沉郁顿挫的诗风并非凭空而来,作者沿着开封城外一座破烂不堪的古吹台留下的隐秘线索,追随杜甫的足迹从西安、天水到成都,兵荒马乱的时局、颠沛流离的命运,以及理想和现实的割裂,在从南到北的流亡过程中交错和重叠,使他的思想与情感发生了巨变,真切地感受到民间的疾苦与命运的残酷,进而造就其诗歌中的深厚思想和广阔境界。再如李商隐,贬谪过程中,他为重返长安,“回到那座熙熙攘攘的名利之都”,不惜多次写诗表达对高官的羡慕和赞美,更希望如今出没于天子周遭的故人拉自己一把,可一直未能如愿。直到从陕入蜀,饱经生活波折的他,方寻到自己心灵的归途,以一首首文采飞扬的诗歌,与杜甫成为隔代知己,也让其闪耀在历史的天空里。万千河山、条条古道,一代代文人行走过的道路,构筑起他们的精神世界,汇聚成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脉。

    湮没的古道、尘封的遗迹、漫野的生机,走进被时间定格的一幕幕幽微的历史场景之中,与古人进行精神对话,既能回望古代文人跋涉人生求索理想的过往,也可在寄情抒怀的华章中拷问自己的心灵。孤独是伟大而神圣的,这种心态是古代文人摆脱不了的精神困境,也是文人独立不倚的精神品格的写照。柳宗元从冠盖满京华的长安被贬谪到山遥水远的永州,始终无法摆脱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寥,直到他放下对重返朝堂的坚持,在柳州刺史任上推行新政,革旧立新,尽最大可能造福当地民众,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这一刻他终于不再孤独。幸与不幸是相对的,流贬柳州是柳宗元的不幸,却是柳州天大的幸事,当他过世后,柳州吏民为他修建柳候祠,这对古代文人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苏东坡的一世起伏辗转、羁旅行走,造就了笑对人生百态的性格,也让他渐渐看懂了人生这条悠长的路途。他的笔下不谈敏感政事,只书风景旖旎,观百姓疾苦。他在杭州任地方官期间,清理西湖淤泥,修建苏堤,向朝廷申请减免百姓赋税,推广高效的种植方法,造福当地百姓;他在黄州、惠州、儋州生活期间,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心态,开荒耕地,自给自足,发明东坡肉、烤羊脊等美食,在狭小有限的空间里,感受着生命的小小幸福。他们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面对人生逆旅时,他们没有选择消极沉沦,而是用积极向上的言与行,让中国文人所秉持的优秀品质,矗立在人心之中。

    文脉古道藏着春秋,也藏着当下和未来。当历史的灯火照耀当代,透过这部充满深刻思考和人性关怀的作品,我们或许可以明了,当我们陷入生活的沼泽,只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心中的理想,一定可以超脱所有的困境,用内心的光亮照亮生活的道路与坎坷。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