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天蓝地绿水清,美丽伊春生机勃勃

    □赵斌 本报记者 贾红路

    6月的伊春,绿色葱茏,生机勃勃,处处彰显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聚焦答好“林区三问”,坚定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近年来,伊春市生态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持续恢复,进一步筑牢了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向绿而行的伊春,“生态家底”越来越丰厚:森林蓄积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83.8%,小兴安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根据评估,伊春林区森林和湿地资产总价值达1.6万亿元。

    向绿而行的伊春,铺陈开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画卷,绽放出最美的“绿”动。

    加强森防 守护林区原生态风貌

    小兴安岭纵贯全境的伊春,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这里拥有400万公顷浩瀚林海,坐落着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天然红松原始林群落,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被誉为“祖国林都”“红松故乡”“天然氧吧”。

    多年来,伊春坚持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全面加强森林经营,着力提升森林质量。

    近日,在伊春森工铁力林业局公司施业区内,森调队员武臣战和同事们穿行于林海中,给森林摸“家底”,他们详细测量记录辖区森林的各项数据,为公司营林生产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为守护好小兴安岭大森林,伊春市建立起党政企一体化森防体系,构筑了集资源保护、经营管理、应急减灾于一体的智慧林业指挥系统,实现连续2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守护绿水青山,伊春市持续深化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推动森工企业聚焦森林资源保护经营主责主业,实现生态共治、资源共享、产业共建、民生共保,建立“林长+河湖长+田长”联动机制,“三到位、全覆盖”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做法在全国推广。

    2023年10月,伊春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凝心聚力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春风拂面溪水暖,候鸟北归赴春约。早春三月,北归的候鸟聚集在水草丰美的新青国家湿地公园,成群的白头鹤、东方白鹳、苍鹭、黑头鸥等珍稀鸟类翔集戏水。公园野生动物保护人员介绍,2023年,公园投放鱼苗一万斤,为今年春天回迁的候鸟准备了充足的食物,有效促进了湿地湖区水体改善和生态平衡,逐步形成良性水域环境。

    生态文明理念已成全民共识。2021年12月,伊春市将每年的5月23日设立为“伊春生态日”,成为全省第一个设立生态日的市地,通过举办“伊春生态日”系列活动,大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伊春市还颁布实施了全国第一部废弃食用菌包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全省第一部单一树种红松保护条例……先后完成生态环保领域地方立法5部,以制度之治、法治之力守护绿水青山,为伊春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通过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无废城市”,伊春市生态环境质量跃上新台阶:

    天更蓝——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9%,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8.7%,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称号;

    水更清——全市优良水体比例达100%(剔除环境本底影响),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连续九年在全省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为优秀等次;

    地更绿——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100%。

    醉人的“天空蓝”、迷人的“祖母绿”、怡人的“河水清”,在伊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颜值”和“气质”。

    转型发展 由“绿”生“金”

    又到了一年中最红火的旅游旺季,上甘岭林业局公司溪水林场的职工都憋足了劲,要在今年再创好“钱”景。

    距溪水国家森林公园不远,一座座风格别致的东北民居院落,菜香四溢,笑语不断,家家生意红火。退休职工刘养顺说:“游客一年比一年多,我们全家人做旅游业的信心越来越足,今年,我们又在林场的住宅区买了一栋房屋,装修好做民宿。”

    锚定在全省率先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加快构建以旅游业为主业的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伊春市先后获评“中国全域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康养旅游城市”“2023中国冰雪旅游城市12佳”。2023年,伊春市共接待游客156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4.2亿元。

    在第三十三届哈洽会上,伊春市展馆中蓝莓、姬松茸、山猴头、红松籽、桦树汁等特色产品散发着大森林的气息,“山珍野味”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客商驻足。围绕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伊春市积极放大农林一体、绿色有机优势。目前,建成浆果、坚果、山野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基地180个,组建黑龙江省桦树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伊春蓝莓”入选黑龙江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品牌价值达16.5亿元,开发出松仁坚果油、蓝莓汁、白桦汁、木耳茸饮、速冻山野菜等800多种产品,17家企业、25款产品入选“九珍十八品”名录,荣获“森林生态食品之都”称号。

    伊春还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资源-资产-资本-财富”转化,资源转化核心项目库入库项目71个、总投资979.4亿元。全市森林资源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贷款到位资金10.4亿元。大力发展“碳汇经济”“氧吧经济”,溪水林场被确定为国家森林碳汇试点单位。

    如今的伊春,绿色成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亮丽底色,“绿色”生“金”的精彩故事正在持续上演。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