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路虽远,行则必至
    读纪实文学《走远路的人》

    《走远路的人》/张巧慧 潘玉毅/宁波出版社/2024年3月

    □李钊

    “路虽远,行则必至”。这是我读完《走远路的人》后,盘旋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消散的一句话。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多年,在这段英雄辈出的时代里,民营企业家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张巧慧、潘玉毅合著的《走远路的人》是一部记叙民营企业发展及企业家群体奋斗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书写的民营企业家虽然不多,但他们所走过的道路镌刻着改革大潮奔涌向前的印记,路虽坎坷,常有风雨,坚定的步伐在历史的天空里勾画出无数明媚的彩虹;他们正在奔向的远方,路虽漫漫,前程可期,奔跑的样子正是新时代中国巨轮乘风破浪的缩影。

    一部好的纪实文学作品,需要对现实或历史真实记录,也要对历史背景理性分析,对个人细节生动描绘。《走远路的人》越过了企业家身上耀眼的财富数字,也不再钟情于回顾企业家的创富过程,而是从文化视角切入,细心勾画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风貌,探寻和评述优秀民营企业的过去、当下和未来。“一针一线丝毫不苟,集欧美之精髓,融华夏之文明……”沿着这首辞赋一路走进企业家的内心世界,探寻一家从乡镇企业走向世界的精神“密码”,真实呈现出其着力打造世界顶级品牌的逐梦之路,而作者的写作“野心”并不限于此,通过企业家的视角,将长三角和珠三角民营企业成长之路进行比对,解读乡镇企业崛起的“同”与“不同”,探寻民营企业通往世界之路。一首歌曲打开了民营企业的精神门户,虽然企业家们的创业之路早有无数传记作者和新闻记者记述,作者并未对此进行长篇累述,而将重点转向具有浓郁儒商气质的企业家将中国传统国学运用于企业管理,塑造其两次创业成功之魂,“退而不休”的企业家发起建立民企接班人培训学校,浓缩了所有民营企业家的“长青”之梦。“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或许在许多人看来,用三四十年的时间创造十分辉煌的成绩,相对于民营经济发展历程而言并不算“远”,可在企业家“我们要走远路”的话语中,瞥见了低调务实的企业形象和浙商“四千精神”的精神内核。

    “传统”与“新兴”并非割裂、静止关系,“潮起”与“潮涌”更是两代人的使命接力和自我超越。如果说《走远路的人》的上半部分《潮起》所讲述的是“传统”企业家厚植创新基因、做足转型升级的“高质量文章”,而下半部分《潮涌》所呈现的则是“新兴”甬商深研技术,向“新”突破,以“质”谋变。服装生产、厨具制造、插座生产,到数智化舞台设计、硅基全产业链、信息光学元件……一代代民营企业家始终追逐着创业创新的潮头,用实力和干劲在时代大潮中激荡出浪花朵朵,他们坚持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亮丽“名片”。当新科技革命席卷世界,老一辈企业家主动打破只生产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局面,将企业从传统光学带入电子信息产业领域,而年轻一代掌舵人勇立潮头,将一家高端制造业公司转型为场馆运营服务、内容孵化能力兼具的综合性平台公司,他们是由传统产业跨入新兴产业的代表,这既有创业理念的一脉相承,更有创新思维的迭代升级。许多人通过电视剧《繁花》领略到民营企业家的经营智慧和拼搏精神,而书中所记述的他们的家国情怀,更是让人感佩万分:不少 “创一代”学历不高,他们在生产一线把自己从企业家给“逼”成了科学家,而多有留学经历的 “创二代”紧跟着时代的风,在这场创业接力中用实力证明自己,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力军。

    《走远路的人》就像一席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有蕴含深情和诗意的人生哲理,有对历史和民企的独到见解,也有民营经济追风逐浪的华彩画卷。更重要的是,无论我们从事哪个行业,处在哪个岗位,我们都可以从这些企业家身上感悟到:路虽远,行则必至。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