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西伯利亚红松传奇

    航拍红松林。

    测量红松树干直径。

    红松林。

    □仕佑

    上世纪90年代,我在大兴安岭地区工作时,一次去漠河县北极村的路上,同事指着路旁不远处山林间一棵卓然挺立的大树告诉我:这是红松。并说,我们大兴安岭林区八万多平方公里的森林,这是仅有的一棵红松。这使我惊讶好奇,以前知道小兴安岭是红松的故乡,但没想到同处一省的大兴安岭林区红松竟如此稀少!后来听说,经专家鉴定,它不同于小兴安岭的东北红松,是西伯利亚红松。它的树皮呈近白的灰褐色,针叶为五针一束,冬天不落叶。走近它,还能闻到一缕松树的清香。

    孤傲的西伯利亚红松

    这棵孤傲的西伯利亚红松,不时引发林区人对其种子来历的好奇与遐想,汇集起来有两种说法。一为走兽说。野兽吃了红松塔果,一路跋涉到了大兴安岭,种子随着粪便排出。二为飞鸟说。飞鸟吃了西伯利亚红松果粒,翩翩飞翔落脚大兴安岭,把红松种子带入了这片林地。大兴安岭确有爱吃松子的鸟,比如飞龙和松鸡。加之西伯利亚红松球果有成熟后不开裂的特点,渐渐地人们都比较认可后一种说法,也因此称这棵西伯利亚红松为“飞来松”。

    人们关注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的前世,更关心起它的今生,并由好奇转入了解和探究。西伯利亚红松材果兼优,是欧亚泰加林中首屈一指的经济树种,享有“泰加之王”美誉。此树种速生高大,在适宜环境下可高达35米,胸径1.8米以上,属长寿树种,树龄可达三百余年。材质优良,耐腐,易于保存;质地均匀轻柔,纹理美丽,易加工,可用于细木加工和各种高档装修,是建筑、家具的好材料。西伯利亚红松果粒虽不如东北红松大,但它壳薄易剥,松仁富含卵磷脂、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理想的保健食品。

    西伯利亚红松主要生长在俄罗斯,我国境内仅在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有少量分布,这就使得在大兴安岭种植西伯利亚红松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林业人还是看好西伯利亚红松,充满了期待。大兴安岭地处寒温带,主体树种是落叶松,树种结构单一,经济价值较低。作为珍贵树种的西伯利亚红松如能种植成功,不仅可以优化树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还能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可谓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引种西伯利亚红松成了大兴安岭林业人的一个梦想。

    夫妇携手繁育西伯利亚红松

    期间,有信息传来,邻近内蒙古林区也发现有零星的西伯利亚红松,这就为试验种植西伯利亚红松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为此,大兴安岭林区从1991年开始组织有关专家专题立项试验。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系,在新林区碧洲林场工作的张美钧、林淑云夫妇挑起了这一重担。最初他们心里也不托底,这棵仅有的西伯利亚红松使大兴安岭具有其生长的可能,但也潜藏着大面积种植存活的不确定性。为了提高成功率,他们谨慎地采取了两条腿走路、两种方法同时试验的方案:从俄罗斯西伯利亚红松母树上取来种子,在苗圃进行育苗;考虑育种生长的不确定,张美钧还特地剪下二千多根西伯利亚红松的母树枝条回来嫁接。为防运送途中升温伤害枝条,特掺入冰块儿,再包上棉被装入编织袋中,足足有二百多斤重。在东北林业大学两位老师的帮助下,背着扛着,一路辗转运到碧洲林场,又连夜用手推车送到苗圃冷库,到家时天已放亮。第二天,他顾不上旅途疲劳,马上就投入了嫁接工作,将母树枝条与当地的野生樟子松相嫁接。功夫不负有心人,结果超出预想,此嫁接法成活率高达85%,还创下了这两个树种嫁接的世界先例。

    林淑云分管苗圃育苗。她采取了播种前7天对催芽处理好的种子先高温、后低控的变温处理。这种独创的育苗法,增加了工作强度,但她始终精心操作,一丝不苟。

    家离苗圃十多里地,她每天起早带饭走去上班。苗季节性强,大兴安岭夏季短暂,昼长夜短,她采取了工人早晚两班倒的上班方法,延长育苗管理时间,自己是早班晚班一起骨碌,人像长在了苗圃,被大家称之为“工作林老狠”。一次,在去苗圃的山路上还碰到了熊瞎子,她用林区人嘱咐的方法,侥幸躲过一劫。这样,日复日,月复月的辛勤耕耘管理,到了第四年,幼苗长到20厘米高,终于可以移植了。林淑云育的树苗,不仅出苗快,而且成活率高,甚至超过了西伯利亚红松母树的生长地。一片绿油油茁壮的小树苗,令前来苗圃参观的俄罗斯专家连声称道。

    树苗移植又是一关。大兴安岭历史上植树造林成活率偏低,碧洲林场仅为50%。对此,张美钧早就做起了功课,仔细观察后,认为“春旱、夏涝、冬天冻土拔树根”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三害”。他观察寻求规避“三害”的方法,传统造林整地馒头穴形,缓坡滞水。他探索出在苗木前挖一个贮水坑、苗穴后建一道阻水梗的方法,经多次试验付诸造林实践竟使成活率达80.5%。他称此方法为“三防整地造林法”,得到国家林业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北纬52度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西伯利亚红松幼苗,他更是严把严守实施此造林法。西伯利亚红松的适应性真是很强,移植成活率竟高达98%以上。林区人更是称张美钧夫妇是大兴安岭林区种植西伯利亚红松的奠基人。

    从一棵“飞来松” 到2万亩种植林

    张美钧夫妇是1965年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随着第一批开发大军来到大兴安岭。高寒禁区,生活艰辛,同他们一起分配来的同学都相继离开了这里。但西伯利亚红松的培育试验,拴住了他们,也拴住了他们的心。由开始时的热情,到责任,直至一生的奉献,锲而不舍,笃志不倦。他们先后在这里生育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育树如育人,培育种植的各个环节,他们都提前周密考虑,科学把关,还思深忧远,在高山、湿地等不同海拔高度搞了8个试验区的种植,为以后大兴安岭扩种西伯利亚红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1996年他们到了退休年龄,因工作需要被继续返聘。至2005年离开大兴安岭回山东老家时,他们试验培育的300多亩西伯利亚红松已长到2米多高,枝繁叶茂。大兴安岭人种植西伯利亚红松的梦想终于成真!1997年,张美钧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被誉为“林业铁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前人育苗试栽,后来人奋起突进。为防止森林退化,提升大兴安岭森林整体纳碳能力,实现长远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009年以来,全区多渠道购入西伯利亚红松种子4.8万余公斤,栽种树苗165万余株。据最新资料,大兴安岭已在适宜山地种植西伯利亚红松2万余亩。

    如今,张美钧夫妇当年种植的西伯利亚红松已长有8米多高,开花结果,郁闭成林,它结果的籽实已繁育出新的种苗,碧洲林场成为我国唯一的西伯利亚红松种源基地。

    漠河的“飞来松”不再孤独,西伯利亚红松终于在大兴安岭扎根繁衍。

    如今,安家落户的西伯利亚红松林一片郁郁葱葱,四季常青,已成为大兴安岭上一道独特的景观。西伯利亚红松的传奇故事,也为林业人所传颂,所津津乐道。

    一片红松,一代志士。2021年,林淑云老人病逝。听说,培育西伯利亚红松,是这对老夫妻晚年最幸福的回忆和念茲在茲的牵挂。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