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民生关注
    双鸭山:“南小市儿”棚户区换新颜

    □本报记者 潘宏宇

    秋日的双鸭山,天高云淡。双鸭山市尖山区南市区十号地块中心广场上,三五成群的居民悠闲散步、聊天,不时传来广场舞有节奏的音乐声……放眼望去,四周高楼林立、道路宽敞、整洁干净。

    曾经的“南小市儿”棚户区。

    对于土生土长的老双鸭山人,一提到旧日的“南小市儿”,浮现在眼前的却是一溜溜逼仄的民房,夏天像蒸笼,冬天赛冰窟。狭窄的土路伤痕累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房头成堆的垃圾,巷尾脏乱的菜市场,让人直掩口鼻。

    双鸭山市是一座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自1956年建市以来逐渐形成了14片、301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涉及居民6.6万户、19万人。其中,南市棚户区185万平方米、1.3万户、3.7万人,为全省单体面积最大、居民数量最多、动迁难度最大、改造任务最重的棚户区。该区房屋建筑多数超过50年,面积狭小、设施不全、年久失修,基本都是危房、险房。公共基础设施极度匮乏,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十分突出,消防隐患严重。

    如今的南市区全景。张仁才摄

    2008年初,双鸭山市委市政府积极抢抓国家实施煤矿城市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历史性机遇,全面启动煤矿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南市棚户区改造工程成为重中之重。

    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双鸭山市采取向上争一块、财政投一块、银行贷一块、市场引一块和群众筹一块等方式,千方百计筹集改造资金,基本保证了南市区工程建设资金需要。

    在南市棚户区建设上,双鸭山市实现两了个突破:一是在建设档次上实现突破。在双鸭山住宅建设史上,首次实现高标准配套,不仅给水、排水、供气、供热、园林绿化、数字监控一次到位,同时还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公建4.9万平方米,将“先生产、后生活”的欠账一次补齐。二是在建设标准上实现突破。在棚户区安置房中建设了20余万平方米高层住宅,实行居民自愿选择政策,不仅改善了城市景观,还提高了建设容积率。

    南市区这个全省连片面积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于2009年4月开始动迁,2009年11月正式动工建设,几年间一栋栋质量上乘、色彩明艳的新楼房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整个工程于2013年10月1日竣工,1.97万户5.9万名群众喜迁新居。

    如今,在南市区到处是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这里的居民彻底告别了从前脏、乱、差的破败景象,展现给人们的是都市的靓丽风景线。 “现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回迁安置房,周围的路灯也亮了,夜晚出行安全,感觉心里总是亮堂堂的!”这是家住南市区居民崔晓英的心声。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