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中华体育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与传承

    □马文雨

    中华体育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作为中华体育文化的核心,中华体育精神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价值引领功能。依托中华体育精神与思政教育在价值引领、激励导向、品行塑造等方面的内在契合性和理念相通性,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充分发挥二者在价值引领和思想教化等方面的融合育人实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思政教育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能够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供强大助力。

    以课程为核心

    完善教学内容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思想内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开拓育人思路、强化育人实效。因此,重视内容融合、加强课程建设是推动中华体育精神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

    内容优化。首先,推进中华体育精神进思政课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意蕴、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将中华体育精神之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法治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体育人物故事等融入思政课程之中,引导学生感受体育精神独特魅力的同时,进一步掌握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其次,选取中华体育精神相关的光荣事迹、经典赛事、人物故事等相关的影视素材、动漫素材、视频资料、赛事直播等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规则、体育精神、体育事迹、体育技能等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热情。最后,依托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开发中华体育精神数字课程资源,在思政课程上集中展示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素材、教学成果等,打造资源共享的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掌握和了解体育知识和体育精神提供内容支持。

    以环境为载体

    增强文化认同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激励、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体育精神,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崇尚体育文化。首先,以重大体育赛事为契机,组织学生了解体育赛程,观看体育赛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和志愿讲解,培育浓厚的体育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弘扬体育精神。其次,加强校园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设体育场馆、文体活动中心、健身长廊、校园骑行公路等,同时增加公共体育器材的投放数量,为学生提供体育器材免费租赁服务等,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感受体育魅力提供支持,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中华体育精神。再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两微一端”等平台宣传体坛风云人物事迹,打造多维宣传矩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竞技体育背后展现的体育文化力量和体育精神的独特魅力。最后,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体育名人等到校举办以体育知识、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为主题的讲座,引导学生对中华体育精神形成清晰认知。

    以实践为关键

    增强学习体验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当中也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实践互动中深化学生对体育文化、中华体育精神内核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育人实效。

    用好实践课堂。首先,依托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赛事举办的契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验式的体育实践活动,如参加体育技能竞赛、体育知识有奖竞赛、户外体育运动比赛等,不断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其次,充分依托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沉浸式的体育实践活动。以VR、AR等技术为支撑,建立中华体育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融入体育强国、奥运精神、女排精神等专题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参与虚拟体育实践,以及学习中华体育精神数字资源的需求。还可建立学校智慧体育云平台,打造学生体育公共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健身服务、场地使用情况等。学校还应搭建智慧场馆,利用智能穿戴设备和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体育服务和体育指导。最后,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社团,如体育研究类社团、实践类社团、公益类社团等。发挥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功能,以学生社团为核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调研、体育精神公益宣讲、体育展览馆参观等活动,促进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