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从油田电网检修员迈向“大国工匠”

    □本报记者 王彦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大庆油田采油三厂数字化运维中心数控运维室维修电工刘可夫光荣上榜。

    刘可夫,23岁成为大庆油田的一名配电线路工,29岁获得第一块省技能竞赛奖牌,31岁获得中国石油技能竞赛金牌、中央企业技术能手,34岁被聘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41岁荣获全国技术能手……

    从天天“爬杆”的油田电网检修员到“电力匠人”,从“业务专家”到入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这条“匠人”之路刘可夫整整走了20年。

    做配电线路工,“上杆”是第一关。

    老师傅把脚插进“脚扣”,登上12米高杆,再用提绳把50斤重的维修零件拽到杆顶,进行安装,全套动作行云流水。

    刘可夫却不行。他便和电线杆较起了劲。中午,顶着大太阳爬杆。回到家,一条腿站着,另一条腿离地,弯曲身体,单手拽50斤重的一袋大米,苦撑苦练。拉横担、绑瓷瓶、挂悬垂,反复模拟上杆操作,手指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一个月后,刘可夫成了队里“上杆第一人”,登杆速度比老师傅还快。

    为了提高拧螺丝的速度,只要没什么事,刘可夫就模拟拧螺丝。看书时拧,睡觉前拧,甚至上厕所也拧。越拧越快,刘可夫接线操作速度达到别人的5倍。

    一开始,刘可夫看不懂电路图,不了解电子元件。他就抓紧学习追赶,不是研究图纸,就是泡在现场,跟在师傅后面问这问那……很快,他又成了队里的技术骨干。

    在一次中国石油电力系统综合性维修电工大赛中,刘可夫一改以往的手工操作,巧妙地借助剥线钳制作导线。他用一把自制钳子创出了大赛最快速度,刷新了人们的固有认知,成为行业首创。

    在一场大庆油田维修电工技术大赛中,主办方统一给选手电路图纸,选手只需有效完成就行。比赛中,刘可夫另辟蹊径,以更简洁的办法完成了作业。

    刘可夫总结出“望、闻、听、切”四大绝招并加以应用,累计处理突发疑难故障167件,先后完成技术改进47项。其中,仅“高压设备过温保护预警装置”这一项革新推广应用,就创效360万元。

    创新驱动,不断把不可能变成现实。刘可夫累计取得国家专利21项、发明专利2项、革新成果187项、企业重大革新19项,其中12项成果被推广应用。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共完成技术革新18项,提出合理化建议75条。其中,10项专利成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累计为企业创效千万余元。

    传承,把一个人变成一支队伍。2004年至今,身为培训教师的刘可夫为大庆职业技师学院培训油田员工从一年500多人次增至一年1100多人次。为采油三厂内部培训过多少人,连他自己都数不清。外单位同行慕名来找他求教,他也毫无保留一一告知。

    2022年,刘可夫成为中国石油金牌教练员。学员们爱不释手的《高压试验标准化作业》等9部专业书以及专业期刊上的16篇技术论文,均出自他手。

    一年又一年,刘可夫带出了3名省技术能手、15名厂技术能手、17名高级技师和60多名电工技师。

    2021年,“刘可夫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在刘可夫的帮助下,工作室24名成员陆续晋级。他们分别成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企业技能专家、首席技师,获评工程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