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守正创新气象人

    □韩志鹏 本报记者 宋晨曦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哪怕重复做着简单的事也要做到极致。”这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气象局局长谢永德的座右铭。40年来,他致力于将繁杂的工作简单化,潜心钻研气象科技应用,因地制宜,默默地用热爱、忠诚、奋斗与汗水,书写着平凡又光辉的气象人之路。

    1985年,从南昌气象学校气象专业毕业的谢永德,成为泰来县气象局一名普通的测报员。几年基层工作实操让谢永德积累大量的气象监测经验,他敏锐地意识到基层气象工作的短板和症结是气象科学技术的本地化应用。“气象监测设备对精准预报起着关键作用,气象科技日新月异,本地化适用需与时俱进,基层往往在应用方面欠缺经验,导致气象预报的精准度跟不上需求。”谢永德说。

    1998年,国家气象局推广地面测报业务软件AHDM3.0。当时,我省各地因设备、技术、不匹配等因素,导致该软件在推广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的“不兼容”得情况,没有成功经验和技术可参考,谢永德通过自学掌握的计算机编程知识,对该软件进行了系统的修改和优化,并增加天气报告的地方补充段。这是他第一次尝试运用计算机编程解决气象监测软件技术应用问题,初获成效。

    1999年,为了提高地面天气报告传输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操作造成的错误,他攻克诸多技术难关,成功地编制了地面测报自动传报程序,并迅速在全省各台站投入使用。

    从此,谢永德开辟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气象监测本地化应用研究的道路。凭着出色的工作表现,谢永德在全省气象部门闯出了“名堂”,他成为了基层兄弟们最坚强的技术后盾。

    2001年,他完成了气象电报安全监管系统的软件设计,该软件迅速在全省各台站推广使用,解决了报文在网络传输中意外丢失问题。

    2005年,我省地面测报业务更换业务软件,OSSMO2004取代了原有的AHDM4.0。由于OSSMO2004发报流程和黑龙江省的流程不同,同时编发的航危报和黑龙江省规定的格式也不一致,无形中给业务人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于是他开始着手OSSMO版地面测报发报软件的开发。

    林甸县原气象局局长毕文泽说,“对基层而言,谢永德这一举动无异于‘痴人说梦’,凭一己之力完成一个软件的开发似乎也是天方夜谭。”

    谢永德偏偏就是不信邪,硬是跑遍了县城所有的书店,查阅很多专业书籍,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软件的学习研究上。不负众望,同年谢永德终于完成了OSSMO版地面测报发报软件的开发,该软件使报文传输更具智能性,不仅解决了编发航危报的技术瓶颈,而且实现了报文回执的自动查找,全面提高了报文发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得到了全省测报业务人员的认可和省、市各级领导的赞誉,并迅速在全省各台站推广使用。

    这次成功的经验鼓励谢永德继续在突破技术创新的路上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2013年,47岁的谢永德任肇州县气象局局长,2019年,他带领肇州气象局的同事们高标准完成了肇州国家基准气候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肇州县灾害性天气监测与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项目。得到了省、市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台站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台站基础设施和业务平台达到了省内一流的水准,为打造明星台站奠定坚实基础。

    40年时光匆匆,谢永德已年过半百,面对新时期的气象工作,他永葆初心、干劲十足,奋楫扬帆正当时。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