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对话|“首钢的改造经验可供龙江借鉴”

    首钢大跳台。

    首钢文创店。

    三高炉外景。

    首钢园内厂区旧高炉改造成的展示平台。本报记者 张春雷摄

    □本报记者 孙铭阳

    曾经的工业遗存,精彩变身成为首都文化的新地标。被称为“功勋高炉”的三高炉,凝结着北京这座城市的工业记忆。这座三高炉高107米、直径80米,在2018年改造后保留了高炉本体、热风炉、重力除尘器等核心构筑物。当巨大的高炉钢铁巨构群体映入眼帘时,不禁令人感叹工业遗存的无限魅力。

    “改造中最难的是找到空间和功能的契合,空间已经是已知条件,需要找到一种新的功能,像水一样流动在炉体里。”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副部长周婷说,此前没有高炉主体民用化改造的先例,没有成熟的规范和标准。

    为此,团队还将老首钢的高炉设计师请到现场,与新的改造设计师充分对话。周婷说,“因为只有他们最清楚每一砖一瓦的用处,更清楚三高炉的肌理脉络。当然,我们也想让他们见证三高炉的再生。”

    三高炉从工业构筑物改造为民用建筑物,国内外尚无先例,从设计方案到施工规范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是开创历史先河的改造项目。因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周婷介绍,别看只是一个高炉的改造,每一个细节都不简单。因年深日久,高炉被锈蚀得厉害,除了用高压水枪清洗除锈,首钢团队还研发出一种保护漆,含90%的透明度,能够像琥珀一样,将原有遗存包裹起来,不让它继续被蚀。这样能将锈迹斑斑的原貌封存起来,使特殊的“旧”效果保持常“新”。

    与三高炉紧邻的秀池,原名秀湖,始建于1940年,原用于储存炼铁生产的循环水。改造后,秀池地上部分变为水上景观,地下部分为能存放800余辆车的地下车库和圆形下沉式展厅。天气晴好时,雄伟的三高炉倒映在秀池中,为满园的硬核工业风增添了一丝灵动和柔美。

    周婷说,我们在各版规划、项目设计中对工业遗存的保留、工业肌理的延续、工业元素的活化利用都有明确的描述和要求,加之冬奥元素的注入,撬动了整个区域的发展,极大地加速了园区城市更新的进程。如今,首钢园山—水—工业遗存特色景观体系初步形成,创新式设计令人赞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称赞首钢工业园区的保护性改造是很棒的一个想法,这个理念在全世界领先。在国际奥委会第131次全体会议上,巴赫再次称赞“北京首钢园区工厂改建是奇迹”,是一个“惊艳世人”的城市规划和更新的范例。

    “黑龙江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工业资源丰富、集中,在挖掘工业遗存上更具优势。”周婷说:“明年哈尔滨将举办第九届亚冬会,我相信可以借亚冬会的效应对老工业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首钢的经验可以去借鉴和参考。”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