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科技健康
    “新星”冲天写“传奇”

    □本报记者 李爱民

    白鹤滩右岸电站首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吊装。本报记者 郭俊峰摄

    “试验一号”卫星运往发射现场。哈工大提供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月尘舱真空系统。本报记者 荆天旭摄

    哈工程“星海1000”号极地自主式水下航行器探幽北极。哈工程提供

    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第一块玻璃钢、第一台弧焊机器人……这些诞生在哈尔滨的诸多“第一”,在新中国科技史上奏响最强音。

    75年风雨兼程,75年奋楫争先。作为“共和国长子”,哈尔滨在党旗的引领下,不负使命真抓实干,科技产出量质齐升,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一颗颗耀眼的“新星”冲天而起,为“科技王国”增添一抹抹亮色。

    蜚声世界的白鹤滩水电站让中国水电技术走进“无人区”,登上世界最高峰;AC352直升机填补国产民用中型直升机领域空白,涡轴16直升机发动机、25MW中小燃气轮机等填补国内空白……上天、入地、探海、登极,一项项“第一”留下“哈尔滨足迹”,一次次在未知世界里刻写“哈尔滨高度”,一个个高光时刻书写“哈尔滨传奇”。

    科创 让经济底色越来越鲜亮

    “一五”时期,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有13项落户哈尔滨。哈尔滨不负时代,“三大动力”“十大军工”挺起国有工业脊梁,哈飞、哈电、哈轴、东轻等大型国企繁花似锦,促进经济飞速发展,带动城市版图形成。

    科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新让经济根深叶茂、欣欣向荣。作为享誉全国的科技富集之城,哈尔滨两院院士扎堆,科技人才辈出,创新动力澎湃。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哈尔滨就地转化科技成果分别为850项、1070项,同比增长25.88%。2023年至今转化的1860项科技成果,新增产业化投资134.61亿元,新增营业收入197.88亿元。其中,数字经济、生物经济、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六大领域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51.47亿元;形成新产品623项,新技术673项;科技成果为企业自主转化的1612项、占比86.66%,企业转化校所项目248项、占比13.34%。

    哈工大成果转化项目思哲睿智能手术机器人顺利投产,打破高端医疗装备国外垄断;哈工程联合哈电集团成立海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水下智能航行器实现量产;面向未来时,星云医学加快建设数字化基因检测医疗健康创新中心;依托哈兽研科研成果成立的恩维生物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生物技术,培育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健康防控新型系列产品……在科技加持下,哈尔滨经济底色越来越鲜亮,越来越多的样品就地蝶变为产品,成为又一个新增长点。

    平台 让市场主体越来越出彩

    人才源源汇聚,平台频频亮相,彰显哈尔滨创新实力的不同凡响。

    今年,中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工程——哈工大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建成并投入使用;哈工大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哈工程水声技术等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新获批建设哈医大寒地心血管病和北大荒智慧农场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哈玻院树脂基复合新材料、东北农大乳业等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航空航天、食品深加工等领域持续输出尖端技术成果。哈工大相继获批国家储能技术、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形成。截至2023年,全市共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40家,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哈尔滨片区实现跨越式发展,高企数量达到1281户、占全市总数的45.2%,深哈产业园集聚思灵机器人、工大智研等企业671家,艾拓普科技等2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环哈工大等4个生态圈启动建设,截至目前,共集聚各类企业13408家、创新平台275个、高层次人才1565人,转化成果1080项。

    路径 让创新驱动越来越持久

    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关键要素,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哈尔滨持续深入挖掘科技资源优势,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哈尔滨特色鲜明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

    出台“人才新政30条”,涉及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措施18条,涵盖转化项目、人才、平台、服务全链条政策体系。推动哈工大、哈工程等校所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在成果转化收益、赋权改革等方面构建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释放内生动力。

    建成全省首家科技大市场。通过“科技服务+技术交易”模式,打造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2023年11月科技大市场启动以来,入驻专业机构39家,汇聚技术需求262项、可转化科技成果604项,组织开展路演、论坛等科创活动180场,累计完成项目成交56项,成交额3.1亿元。

    形成校企转化新模式。制定全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实施方案,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三大策源地,探索形成“龙头企业+新技术”推动成果转化的“哈电海洋智装—哈工程”模式、“新兴企业+精准研发”推动成果转化的“敷尔佳—东北林大”模式。

    让科创成为闪耀世界的“金名片”,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弹射器”,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千斤顶”——展开哈尔滨的发展版图,这不是翘首以待、孜孜以求的梦想,而是豪情激昂、跨越山海的变现。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