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打好“组合拳” 六十万亩稻田年节水四千万立方米

    □洪道锋 朱德龙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北大荒集团浓江农场有限公司将节水增效贯穿农业生产的始终,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三水联合调度”“三水联合使用”、旱平免提浆技术……一项项节水技术的应用,让这个拥有60万余亩水田的水稻专业场生产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节水灌溉,引领农业绿色转型。

    近年来,浓江农场从现代化大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高度着眼,打好水稻节水“组合拳”,依托青龙山灌区及其田间配套工程,积极推广水稻“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技术,在地表水灌区开展了“地表水、地下水、雨洪资源”三水联合调度,井灌区采取了“蓄住天降水、留住过境水、回归废弃水”三水联用,创新探索水稻全生育周期节水灌溉和灌溉水精准调度模式,通过综合节水措施的推进,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每年全场60余万亩稻田可节水4000万立方米。

    搅浆整地是水稻种植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以前,泡田整地耗时长、成本高、需水量大,搅浆过度还容易造成淤苗,存在插秧质量差、秧苗损失率高的弊端。“现在不一样了,用上旱平免提浆不仅能节水,水稻产量更高了!”提到这项技术,农场第九管理区种植户温学全赞不绝口。

    “这项技术具有缓解农时、缩短泡田时间、节约水资源、减少作业环节、提升作业效率、提高水稻植株自身素质、增产等优势。与常规搅浆整地相比,不仅能节水,还能提质增产。”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玉军说,“我们在每年秋收后对耕地实行深翻、浅旋、旱平,次年春季泡田后不再进行提浆整地,较常规提浆整地可节省泡田时间10天~15天,每亩地可节水约50立方米。”

    6月,农场水稻进入本田管理阶段。这一阶段水稻长势如何,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先灌水3厘米~5厘米,等到自然落干后,地表没水了,看到土地有裂缝,再去灌下一茬水。如此反复,做到‘前水不见后水’,几水几落,水气交替,就能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以叶达产的目的。”插秧工作告捷后,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邢春秋便奔赴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看水护水,“这种灌溉模式能够起到节水控蘖、壮根抗倒、防污减排、防病防虫、提质增产、节本增效的作用,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农场从2004年开始推广这项技术,经过近二十年的创新、积累,目前已覆盖水田58万亩,生育期内可节水60~80立方米/亩。

    在推广旱地免提浆和节水控灌技术的同时,农场积极推进“三水联合调度”“三水联合使用”。地表水灌区采取“灌排结合”,地表水、雨洪资源、地下水三水联合调度方式,利用地表水60%、地下水30%、雨洪资源10%。在井灌区实行“三水联合使用”,拦蓄利用天然降水、回归利用废弃水、科学利用地下水。通过在现有排涝工程体系建设拦蓄闸工程设施,实现涝水旱用、闲水忙用、一水多用、循环使用。

    此外,浓江农场正在推行“本田标准化改造”,实现“寸水不漏泥”,亩均节水20立方米以上。今年,浓江农场抢抓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进行格田改造10.47万亩。项目建成后,可再压减用水量200余万立方米。

    未来,浓江农场将继续围绕农业“节本、节水、提质、增产、增效”目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农业新技术“加持”,继续在节本增效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农业向着更高效、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