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之二
    增强创新意识,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现场。

    俯瞰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图片由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提供

    省商务厅副厅长贺松。

    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甄长瑜。

    黑龙江省社科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钟建平。

    扫码看访谈视频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强调“要加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创新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本期对话邀请了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贺松,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甄长瑜,黑龙江省社科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钟建平三位嘉宾,就如何依靠制度创新、塑强新质生产力、积极吸引生产要素,加快推动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

    □文/本报记者 曲静 薛婧 摄/本报记者 宋淼 王德斌

    破除机制障碍 激发发展活力

    贺松:作为我国最北和首批沿边自贸试验区,自2019年8月设立以来,我们充分发挥“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作用,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围绕总体方案改革试点任务,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年多来,依托独特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努力做好“沿边开放”这篇文章,推动边境地区贸易创新升级发展,在投资贸易便利化、对俄合作、金融开放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优势产业聚集等领域进行了许多大胆尝试和探索,充分发挥了自贸试验区对国家战略和龙江振兴的支撑作用,打造了服务国家战略的“龙江样板”。一是加强系统集成改革。在总体方案89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基础上,注重进一步强化落实成效和复制推广,目前总体方案落地见效率已达89.9%。持续复制推广国家前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其中我省可复制的有280项,目前已落地推广172项。二是开展特色差异化创新。在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以市场主体诉求为切入点,以制度创新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2023年累计形成近百项创新经验,推出“跨境发证”“无感续证”等便企举措,完成全省首批互市贸易进口大豆落地加工和投产运营,成立全国首家对俄结算服务中心并开通NRA账户,特别是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深化跨境金融创新,助力跨境贸易新业态发展”创新举措纳入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级联席会议简报。同时,推出新一批18项省级创新实践案例,在全国首创了“自走机械通关”“管输能源智慧监管”等创新举措,目前省级案例累计已达7批158项。三是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围绕全省“4567”现代化产业部署,重点打造“自贸试验区428重点产业平台”招商指引体系。其中,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8户,新引进7个世界500强企业,9个超百亿项目落地开工。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做强保税物流中心(B型)、境外合作园区等平台载体,加快跨境装备制造、跨境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沿边口岸物流枢纽等跨境产业发展。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发挥通道优势,辟建肉类、冰鲜水产品、中药材等9个进出口指定口岸,已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资源能源进口、回运口岸和全国最大的俄罗斯木材加工交易基地。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在全国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和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大局中,找准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制度创新和制度型开放为关键,破除制约要素配置、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目前,我们正在一体化推进深化改革方案制定和自贸试验区条例起草工作,一方面系统谋划未来三年具有前瞻性、探索性改革试点任务,加强政策衔接配套,2.0方案将于近期出台;另一方面,加快立法进程,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激励容错、制度型开放、对俄合作等方面,为先行先试强化法制保障,条例正在公开征求意见,计划于今年4月正式实施。同时,切实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转换观念,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力争制度创新有新突破,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甄长瑜:制度创新作为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工作,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工作,累计复制推广全国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234项,“带土移植”深圳经验126项,自主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0项,其中49项入选省级创新实践案例,企业许可“无感续证”入选国家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南北共建飞地产业园区(深哈产业园)”入选全国第三批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多项改革举措得到中央深改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的高度认可。“跨境发证”“无感续证”等“无证服务”都是哈尔滨片区推出的惠企便民举措,区行政审批局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接下来,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将继续围绕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系统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速转变政府工作职能,进一步激发政务服务活力,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满意度,以制度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钟建平:抓住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就是扭住了黑龙江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黑龙江自贸区自挂牌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动力、以平台建设为支撑,对标国际先进规则,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推出一批独具龙江特色的实践案例和创新经验。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自贸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产业是其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自贸区成立之初,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就高度重视和加强产业规划,分析三个片区产业的基础条件,结合境外资源条件,明确自贸区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空间布局。三个自贸片区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实际上也说明,依靠制度创新,黑龙江自贸区的产业布局正在不断完善和扩容。

    塑强新质生产力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甄长瑜: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加快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发表讲话,为黑龙江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全面加强区域协作,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指明了前进方向。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也对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高水平开放发展新格局做出系统部署和具体安排。省、市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建设“质量龙江”“开放龙江”,打造“向北开放之都”的发展共识。落实上述战略任务,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调整和重构。打造开放型产业集群,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哈尔滨新区暨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以扩大外贸规模为先导,以有效利用外资为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为指引,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协同创新,吸引汇聚全球要素资源,着力构建具有龙江特色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围绕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新体系和落实“428重点产业招商指引”,哈尔滨新区暨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结合自身实际,聚焦“冲刺进位先导产业,巩固提升基础产业,重点打造品牌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4+4+3”产业集群。2023年,哈尔滨新区暨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虽然实际利用外资翻一番,年新设企业数量首次突破万户、增长41.7%,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面临较大压力。一是自身经济结构不优、解决“三偏”问题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参与国际竞争亟待通过科技创新锚定形成新质生产力。二是全国各地市竞相发展,要素资源配置的虹吸效应带来倒逼压力。三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进取意识不强等老生常谈问题亟待突破,社会氛围对开放创新的探索还不够包容。四是开放功能不完善,产业链配套成本较高等因素客观存在。

    下一步,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将全力实施“1153”跃升计划,即以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为引领,以巩固提升对俄全面合作为主线,着力打通对外开放“产业链、金融链、科创链、物流链、生态链”,加速打造“向北开放之都”的先行区、引领区、示范区。特别是要围绕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具体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围绕服务和落实国家战略,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一号工程’、重中之重”,努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招商招大商”,主动谋划一批功能性项目、产业链主项目和重大投资项目,面向国际进行市场化招商,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二是重点打造全球商品分拨中心暨特色产品国家馆、消费类电子产品出口加工区、中俄生命科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进一步擦亮对俄及东北亚合作的金字招牌。三是建立健全投资服务促进体系,继续推动精简审批要件向精简审批事项转变,改革投融资模式,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四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监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提高贸易、投资、平台和通道建设水平,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体化提升,努力在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的具体实践中站排头、当先锋、作表率。

    贺松: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和省自贸试验区领导小组工作安排部署,立足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需求,我们于2023年4月制定出台了《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产业平台招商指引》,从省级层面确定了“428重点产业平台”,为地方政府、自贸片区管委会以及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发展有效载体。

    接下来,我们将加强对重点产业平台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部署,指导三个片区用好“招商指引”,抓好招商专班队伍建设,从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宣传推介三方面加大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利用好省内外、国内外重要展会平台,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宣介“428重点产业平台”,为片区产业链补齐补强、做大做优牵线搭桥。

    钟建平:开放型产业集群和新质生产力,是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深化对俄开放合作、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依托。新形势下,黑龙江自贸试验区要建成更具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特殊经济功能区,必须从打造开放型产业集群和增强新质生产力两方面发力。

    重点深化对俄产业合作。2023年12月,俄远东和北极发展部宣布,俄罗斯决定在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设立四个国际超前发展区。国际超前发展区要求高、支持力度大,将配套一系列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重点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这四个国际超前发展区都临近我省,有望成为我省扩大高水平对俄合作、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平台。推进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和俄罗斯国际超前发展区的务实对接,推动跨境产业集群建设,形成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应当成为中俄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积极吸引生产要素 做大做强“内接”“外联”

    钟建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和主动谋划。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要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开放。

    自贸试验区是龙江的开放窗口。聚焦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打造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发挥我省地缘优势和对俄合作传统优势,积极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资源配置能力强、制度创新能力强、协调发展能力强的发展新动能,助推龙江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下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主要方向。

    聚焦提升自贸试验区资源配置能力。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围绕深化对俄战略合作和促进产业集聚,大胆先行先试、不断积累经验,持续增强自贸试验区对金融、人才、科技、专业服务等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突出对俄特色和优势,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数据要素跨境流动、重点产业人才国际化等为抓手,通过深化金融、电信、医疗、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开放,谋划构建更多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

    聚焦提升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能力。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制度型开放,是自贸试验区高水平深层次开放的主要标志,也是自贸试验区有效联结双循环的重要保证。四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累计形成490余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近130项获评省级案例,涉及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领域。这些制度创新对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汇集,促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提升自贸试验区协调发展能力。作为连接双循环的桥梁和纽带,自贸试验区是促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国家间关系的重要依托。当前,应对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问题,需要重点加强自贸试验区的协调发展能力。具体来看,国内层面,要通过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以及深化龙粤、深哈对口合作,做强自贸试验区的“内接”功能;国际层面,构建以俄罗斯为重点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切实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深化跨境产业和投资合作,有效对接中俄国家发展战略,做强自贸试验区的“外联”功能。

    贺松:作为我国最北和首批沿边自贸试验区,四年来,我们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累计生成3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发布七批158个省级创新实践案例,总体方案89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部实施,以全省万分之三的面积,累计贡献了全省约1/5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7的外贸进出口,在全省改革开放大局中的“排头兵”作用更加显现。

    2024年,是我国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周年,我们将抢抓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和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向北开放这两条主线,持续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今年,我们还将出台两项重要文件,“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方案”和“自贸试验区条例”,同时也将持续推进黑龙江自贸试验区“428重点产业平台”招商指引体系建设,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甄长瑜:回顾高质量推进自贸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从最初摸索探索复制推广,到现在聚焦自主创新;从去年开展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提出“五个一百”工作目标,到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正在探索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向北开放之路。

    接下来,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将牢牢把握东北地区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实施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跃升计划”,努力做到制度创新、产业合作、物流畅通、园区承载、服务保障等“五个再提升”,打造战略赋能、市场开放、联运直达、拎包入住、营商环境等“五个新优势”,为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作出自贸区贡献。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