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文化旅游
    聚焦新作为 展现新气象丨赫哲文化放异彩 民族团结耀东极
    第十一届乌日贡大会在抚远市举办

    乌日贡大会现场。

    入场式。

    吉祥物福东东、远溜溜。

    赫哲族少女翩翩起舞。

    抓拍精彩瞬间。

    摔跤比赛。

    祈福。

    欢庆胜利。

    □钰焱 本报记者 刘大泳

    日前,赫哲族第十一届乌日贡大会在我省抚远市举办,来自北京、哈尔滨、抚远、同江、饶河等地15支代表队的近千名赫哲族群众,身着五彩盛装,出席节日盛会。

    抚远市地处祖国陆地最东端,素有“华夏东极”和“东方第一县”美誉。近年来,抚远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大力扶持赫哲族群众发展鱼皮工艺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业,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让赫哲族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新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二批全国旅游重点村、第九批全国法制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城等荣誉称号。

    载歌载舞展现民俗魅力

    乌日贡大会上,15支代表队的队员们载歌载舞,切磋赫哲族传统技艺,享受节日欢愉,传承赫哲族文化。

    抚远市抚远镇红光赫哲族村、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新村和黑瞎子岛镇南岗赫哲族村3支代表队的赫哲族群众,表演了《敬宾酒歌》《依玛堪说唱》《赫哲家姑娘花儿一样美》等节目,展现出赫哲儿女淳朴热情的待客之道和幸福生活。其他各地的赫哲族群众先后登台,表演了《玛法嫁林依》《可愿嫁我这打渔郎》《天鹅家乡的姑娘》《顾珠库里·敖其》等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 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不仅展示了赫哲族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也充分体现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悠远的民族文化。

    来自抚远市红光赫哲族村的张鑫,为了参加乌日贡大会,两个月前就开始精心准备,制作了一套赫哲族传统服饰鱼皮衣服,连鞋子上装饰用的都是鱼皮。当她身着鱼皮服饰,与同伴在舞台上跳起轻快的舞蹈,内心的自信与自豪溢于言表……

    歌曲《鱼滩欢歌》、《大顶子山高又高》,舞蹈《自然之灵》、《玛法嫁林依》等充分展示了赫哲族人的生活状态、独特的文化魅力,15支代表队的50个文艺节目,个个精彩,个个特色鲜明。同江市城区、八岔赫哲族乡、街津口赫哲族乡3支代表队表演的《玛法嫁林依》等节目,体现出同江赫哲族群众的文化传承;佳木斯市区和郊区敖其镇代表队通过《依玛堪说唱片段》等歌唱节目,表现出赫哲族日新月异的变化;饶河县饶河镇代表队的舞蹈还原了赫哲族悠远民俗的别样魅力。

    传统体育竞赛如火如荼

    文艺演出的同时,赫哲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如火如荼。各代表队分别派出运动员参加了摔跤、射箭、顶杠、鱼王角力、叉草球、杜烈其、打兔子等11项竞赛。

    叉草球最具民族特色,是叉鱼技术的陆上业余训练。草球用湿草捆扎而成,玩法有两种:一种是把多个草球扔出一定距离,参赛者站在同一界线上,轮流用近2米长的三齿木杈投叉,多中者为胜;另一种是分两队,甲队先把球抛向空中,球落地前乙队若能叉中,就前进一定的步数,否则后退同样的步数,然后由乙队发球甲队叉,先到终点者为胜。“叉住了!快进攻、进攻!”在乌日贡大会叉草球的比赛现场,赫哲族参赛选手,你来我往,一会儿手持鱼叉叉住草球,一会儿用手将球用力抛过球网。独特的竞赛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观看。

    赛场上,各队参赛队员把在生产中积累的经验与体育竞赛技术巧妙结合,无论是摔跤场上的大力士角逐,还是叉鱼、打兔子、叉草球等技巧性项目,精彩场面不断上演,喝彩声、加油声此起彼伏。

    抚远市赵丹介绍,她的父亲曾参加乌日贡大会并取得了好成绩,全家人都受其影响,纷纷爱上了赫哲族的传统技艺。这届大会,赵丹的弟弟报名参加了摔跤和划船项目的比赛,妹妹参加文艺比赛,儿子也专门从哈尔滨赶回来,参加了射箭比赛。

    在鱼王角力的赛场上,双方选手背向站立,一条约五米长的红绸布套于选手腹部,双方用力拉拽,一番激烈的角逐,触及前方标志线的一方取得了胜利。

    顶杠也是赫哲族传统的竞技项目,是力的较量,不论男女均可参加,多在渔猎的网滩、猎场休憩时或吉庆的日子举行。

    划船是赫哲族群众在渔业生产中使用最多的一项技能,成为这届乌日贡大会上的重点比赛项目,共有14支代表队来到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新村边的乌苏里江畔,在乌苏里江展开了一场竞争激烈的划船大赛。参赛选手两人一组,以最快速度划完200米赛道者获胜。随着口哨声响起,参赛的队员用力挥桨,劈波斩浪,他们相互配合、控制航向,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岸边观众热情高涨,为每一支队伍助威鼓劲,欢呼声、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发展于赫哲族渔猎生产、生活之中,是人们劳动闲暇之余休息、娱乐、健身的方式,现在已经是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在两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赫哲族群众向世界展示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第十一届乌日贡大会也成为一次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宴。

    激情勃发全民办好乌日贡

    为确保乌日贡大会顺利进行,抚远市实施了“第十一届全国乌日贡大会志愿者项目公益运行计划”,广泛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代表抚远人、服务乌日贡”的召唤之下,踊跃响应,先后招募了400多名志愿者,通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培训、场馆培训、专业培训、现场实践和素质拓展等工作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大会期间,志愿者在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指引、物品分发、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文化活动组织支持等领域开展了“乐于助人”“文明礼仪”、“诚实守信”“赛事服务”“保护环境”等五个方面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付沿魁表示,加入志愿者行列,为大会做好服务和保障,向世界展现边疆人民的风采,非常值得,终身难忘。

    为成功举办乌日贡大会,抚远市进行了精心准备,重点围绕细化场馆运行方案、加强工作人员培训、举办测试赛查漏补缺以及营造全民参与氛围等方面努力,激发全民共同办好乌日贡大会的热情。同时围绕各代表队和观众“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需求,整合各类城市服务,为观众提供从出行、观赛到住宿、美食和旅游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办会精彩、文化多彩、交流出彩的“三彩”目标。

    本版图片均由 陈志伟 纪世强 本报记者 刘大泳摄

    链接

    赫哲族

    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目前共有5000多人。他们有优秀的民族文化,有的还入选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1985年开始,赫哲族群众通过举办乌日贡大会,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展示在党的领导下与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共创美好生活的良好精神风貌。

    乌日贡大会

    乌日贡,赫哲语为“欢乐喜庆”之意,是我国各地赫哲族群众以传统文化为根基进行的集文艺、体育及语言、餐饮、传统工艺为一体的一项民间文化活动,每年农历五月十五为赫哲族的乌日贡节,每四年举办一次乌日贡大会,抚远市承办了这次赫哲族第十一届乌日贡大会。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