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振兴路上丨铁力 和美乡村内外兼修

    “勤”文化。

    年丰民宿。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小村庄。

    □本报记者 周静 李天池

    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中,铁力市工农乡北星村榜上有名;在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中,铁力市年丰朝鲜族乡年丰村光荣上榜;在文化和旅游部推选的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中,铁力市再一次成为试点乡村;铁力市还先后荣获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行县等称号……

    荣誉缘何纷至沓来?铁力究竟有何魅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铁力市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环境提升、村庄洁净、庭院整治、运维管护“五个先行”,全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个路径优化顶层设计

    走进铁力市王杨乡,各种“文化味”扑面而来。“我们通过打造布置文化小品、绘制文化墙,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该村村干部介绍,“我们还通过开展民房外立面改造、房盖喷漆、道路加宽、边沟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铁力市自2018年全面启动乡村建设工作,先后提出了“四清、三化、一改、两全面”“五七六”“4+2+3”等重点任务,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和指导意见,确保每年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破解一批突出问题、实现一次发展突破。突出前瞻性、特色性,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以点穿线、环线提升”的思路,以公路沿线、人口集聚、特色鲜明村屯为重点,分批推进、成片建设。

    “我们坚持‘一张图’规划、‘一盘棋’推进。以观摩拉练、擂台评比等方式提升工作质效。”铁力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律国峰介绍,9月在全市范围内举办践行“千万工程”暨乡村振兴“四个一”系列活动,组织71个行政村开展“一轮成绩大考评、一场凝心聚力赛、一堂观摩实践课、一次表彰交流会”,比学赶超,提振干劲。将和美乡村建设纳入乡镇年度考核范围,制定了一系列考核管理制度,设立了专项奖励资金,做到奖罚分明,以督查考核机制助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同时鼓励引导村集体和农民做环境整治的参与者、监督员,把“乡里、村里的事”变成“自己家的事”,形成人人参与整治,全社会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三大工程取得突出成效

    “今天,我们的理论讲堂邀请到了种植大户吕福轩为我们分享水稻种植方面的心得,大家掌声欢迎……”这是在铁力市桃山镇长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活动中的一个画面。近年来,长丰村深入挖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乡贤等“草根宣讲员”,成立宣讲志愿服务小分队,找准思想认识共同点、情感交流共鸣点,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讲百姓事,将宣讲阵地搬到田间地头、百姓炕头,让群众在喜闻乐见、感同身受中获得知识。

    铁力市实施乡风文明工程,深入推进“一约四会”全覆盖,以“除陋习、树新风”为重点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星”评选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红黑榜、道德银行等200余个,选树“十星级文明户”“移风易俗示范户”80户、“身边好人星”168人,在融媒体平台展播道德模范优秀事迹,将学榜样转化为生动实践,让良好家风家训、传统美德在互评互议、互比互学中广泛传播。

    此外,他们还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坚持生态账与发展账一起算,重点打造体验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实现农家书屋、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全覆盖。

    三项机制汇聚建设合力

    铁力市通过不断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注重在抓细抓常上下功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我们始终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领导具体抓,乡村领导全程抓’的四级责任体系,每年召开现场会,定期召开推进会,选择正反典型对比看,公开亮晒‘成绩单’,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浓厚氛围。”律国锋说。铁力市强化资金保障,探索建立多元投入保障体系,按照“渠道多元、用途不变、集中投入”的原则,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从根子上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通过“政府补一点、村级筹一点、村民干一点”模式,最大限度由农民出工出劳出料,引导村集体资金适当投入,扩充资金路径。

    他们还强化管护保障,注重转变以往“先建后管”的思路,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制定出台《乡村(林场)建设八项机制》,探索建立财政奖补、村集体补贴、农民适当付费的运行保障制度,健全乡村“五有”管护长效机制,推动乡村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图片由铁力市委宣传部提供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