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恰县玉其塔什草原。
在鹿回头旅游区远眺三亚市区美景。
东极日出。
神州北极。
当抚远的第一缕阳光从乌苏里江上喷薄而出,映红东方的云彩;
漫步于“天涯海角”,听潮起潮落,观海天一色;
看巍巍昆仑、绵绵天山交汇在祖国最西端的小城乌恰;
一路向北,去漠河寻找心中的“最北”。
泱泱神州,浩浩中华。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发起,联合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新疆日报报业集团推出融媒报道“神州四方 青春绽放”,身处祖国四方的年轻人,畅谈过去一年的获得感,展望今年的奋斗目标,用行动诠释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新疆乌恰 奉献青春终无悔 守好祖国西大门
西极疆门。
徐辉在村警务室查看档案。
□石榴云 《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美合日古丽姐姐在家,今天我们去她家看看吧,顺便了解一下她康复得怎么样了。”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萨孜村警务室警长徐辉,一边从药箱里拿出速效救心丸,一边对同事说。
虽然徐辉是萨孜村警务室的警长,但他也会常常到附近几个村里走访,他口中的美合日古丽·阿曼图尔就住在萨孜村附近的萨哈勒村。2月中旬,她突发心脏病,向吉根边境派出所打来求助电话。徐辉和萨哈勒村警务室的民警迅速给她送去了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并和乌恰县人民医院对接联系住院事宜。美合日古丽出院后,给徐辉打来了感谢电话,但徐辉忙于警务室的事,一直没有抽时间去看看。心里惦记着美合日古丽病情的徐辉,决定去家中探望。
美合日古丽的丈夫是一名护边员,每个月要在执勤点执勤10天,还要参加派出所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家里遇到难事的时候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吉根边境派出所民警。“有困难,找民警,有他们在身边我什么困难都不怕。”美合日古丽说。
2019年1月,徐辉从福建老家考入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来到祖国西陲第一乡吉根乡,成为一名村警务室民警。四年多时间里,徐辉已经记不清自己为村民办了多少实事、解决过多少困难,但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让他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萨孜村警务室警长。
从山清水秀的福建沿海地区来到高海拔的吉根乡,徐辉需要克服的不仅是气候的不适,还有语言交流的障碍,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徐辉从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论是节假日,还是下班后,只要村民有所需,徐辉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村民面前。
如今,徐辉已把萨孜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萨孜村的每一位村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每次走在萨孜村的小路上,都会有很多熟悉的村民和他打着招呼,他也会停下脚步和村民们聊聊家常、问问情况。
“为边境一线的村民做好服务,不仅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使命。”徐辉说。
黑龙江漠河 身在最北方 心向党中央
李思佳(左)在服务大厅向市民讲解。
□闫捍江 本报记者 张磊 严兰青 刘大泳
“大娘,安上这个就能防范火灾,家里烟大了它就报警了。”
初春,中国最北的漠河冰雪尚未消融,空气凛冽依然。漠河市西林吉镇明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思佳正带领工作人员忙碌着——为行动不便的社区居民免费安装烟感报警器。
明苑社区下辖居民7209人,针对辖区民生诉求多等问题,社区组建了“北极圆梦团”,从小事杂事难事办起,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厘米”。
今年35岁的李思佳, 是10年前从企业白领转到社区工作者岗位的。“本以为这是份简单、轻松的工作,后来才发现复杂繁琐,岗位小责任大。”李思佳说。
社区日常工作琐碎,却与民生息息相关。明苑社区辖区居民多为棚户区回迁户和低收入群体,民生诉求多、管理难度大。李思佳依托城市基层党建,结合驻区单位行业优势和职能特点,组织开展“党员奉献日、义诊日、辅导日、维权日”等主题活动,让居民真切地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就在身边,党的温暖就在身边。
社区推行“一任三长”工作模式。就是由委主任带动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组成的队伍,与辖区治安民警协作配合,有效降低了社区治安案件发生率。小区日常居民的矛盾纠纷或者烦心事也能通过这支队伍反映到社区,通过社区或上级部门给予解决。
特殊群体一直是李思佳特别关注、重点关心关爱的对象。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李思佳都会带领工作人员到孤寡、空巢老人家中看望,为他们送去问候,了解近期的生活情况,为老人家里打扫卫生。考虑到老人自己在家出现突发意外没人及时发现,李思佳为明苑社区的独居老人免费配备了“爱心呼叫器”,老人们在任何时间有任何困难,只要按下按钮,就可以自动拨通包片民警和值班室电话,民警就会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进行救助。
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在神州北极,许许多多像李思佳这样的年轻人,正扎根基层,为兴边富民默默奉献。
海南三亚 助力种业振兴 端稳中国饭碗
三亚湾航拍。
耿庆河(左)在做实验。
□《海南日报》记者 严兰青 刘大泳
三亚,位于海南的南端,每年冬春时节,就有超过200家南繁机构、约8000名科研人员到此从事科研育种工作。90后耿庆河,是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项目一名博士后,专业是玉米分子设计育种。
2021年8月,耿庆河成为“南繁追光”中的一员。去年,他又有了新的身份——“博士村长”项目成员之一。“博士村长”项目发起于2022年,是三亚崖州区柔性聘请海南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等11所高校、科研院所122名博士人才,组成17个“博士村长”工作团队,按照“1+1+N”模式(1个“博士村长”工作队、负责1个村社区、带动N个产业发展),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海洋等多个行业领域,重点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农技指导推广、科普宣传和“三农”人才队伍培训等内容,借力引智补短板,不断激发乡村新动能。
在“博士村长”项目中,耿庆河对接的是雅安村。雅安村位于三亚市崖州区东南部,这个约1300人的小村庄,曾是一个“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进村一身土,环境脏乱差”的村庄。如今,昔日“脏乱差”的村庄已蜕变成“白净美”。
眼下正是玉米授粉季,早早地,耿庆河就来到他负责的试验田里,这里距离雅安村不足4公里。“玉米授粉期大约一周时间,最佳授粉时间是早上8点左右,此时花粉最多。我要赶在温度最适宜的时候完成,玉米的自交和杂交,1万多株玉米,忙完要五个小时左右。我希望种一些高附加值、高营养价值的玉米,或者是有特色的水稻,让大家来采摘,做观光农业或采摘农业,进一步带动当地发展,带动村民致富。”耿庆河说。
耿庆河告诉记者,2022年,他所在的团队在高叶酸玉米研究、品种选育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他希望2023年能把这些科研成果,如高附加值的玉米带到村里推广,带动当地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黑龙江抚远 日出东方红胜火 强国有你也有我
东极广场。
尚美含在做旅游讲解。
□纪世强 本报记者 刘大泳
在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赫哲民俗展示馆内,经常能看到一位95后赫哲族姑娘为游客表演赫哲舞蹈,她就是乌苏镇文化站站长尚美含。
铜镜、腰铃、神鼓等祭祀的道具在尚美含身上神秘而有仪式感,她通过头、上肢、腰、手、腿的配合,将赫哲渔猎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游客瞬间体验到赫哲的原始过往,既丰富了游客的游玩趣味,也加强了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播。
“从小受赫哲文化的熏陶,加上又热爱跳舞,我特别享受现在的工作。”在工作中,尚美含用民族舞蹈迎接游客。业余时间,她会在赫哲民俗展示馆前,和其他赫哲族女孩一起做形体训练。“我现在还和小伙伴们把赫哲族元素编排到现代舞蹈中,与时俱进才能让更多人了解赫哲文化。”尚美含说。
今年是尚美含工作的第4个年头,提起这位赫哲姑娘,村民无不称赞。
“她热爱文化,早已把对文化的传承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她把民族特色文化作为爱好,还经常向文化传承人求教!”
村民们口中的尚美含不仅能歌善舞,还常与当地的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一起研究手工艺品制作,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智慧。遇到要购买鱼皮制品的游客,她总会耐心推荐、详细介绍,在沟通中流露出对传统手工制品的热爱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自豪。
对于赫哲族歌曲的传承尚美含也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赫哲族是一个民间讲唱文学十分丰富的民族,包括“伊玛堪”“特仑固”“说胡力”“嫁令阔”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伊玛堪”,它承载着赫哲人的生活世界与历史记忆,堪称赫哲族仅存的“活的历史教材”。
说起民族文化,大多数人会想到那些流传久远的老物件、老技艺、老传承人,但现在,像尚美含一样的年轻一代,正在让那些藏于田野巷陌、束之高阁的民族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在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文化与市场的对接中,焕发“年轻”活力。
“2023年,我有一个小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助力赫哲族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让我们的村子成为著名的旅游村、打卡地,为家乡快发展、为祖国富强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尚美含说。
本版图片由陈子萧 石榴云 郝大庆 关卫宏 《新疆日报》记者 尹通元 《海南日报》记者 陈若龙 武威摄 乌恰县文旅局 抚远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