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拜泉 乡村建设吹“新风”

    鑫鑫菌业菌包生产车间。

    □文/摄 王克俭 本报记者 姚建平

    1月6日,拜泉县卫健局联合各乡镇组织人员深入村屯,开展为重点人群送去药品及防护用品的“爱心健康药包”活动,全力守护群众健康。通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群众感受到乡村更美丽、产业更兴旺、农民更富足的良好成效。

    拜泉县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途径,重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致力创建可复制、可推广、可实施的工作模式,通过以强带弱、由点到面,呈现出示范村各具特色、周边村加速赶超的发展新局面。

    挖掘红色资源

    以党建为引领,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红色精神,重点在红色建设上下功夫。拜泉县国富镇自治村依托曹家岗抗日遗址,建设占地600平方米村史馆,并对遗址纪念碑及周边道路进行全面修缮,不断完善充实馆内东北抗联生活战斗遗迹遗物和具有传统意义的农村老物件,在保护革命遗址的同时,充分挖掘村庄人文历史,盘活红色资源、将内涵丰富的红色基因转化成发展的内生动力,村史馆已经常年对外开放。兴农镇守林村以红色教育为发力点,以“本村记忆”为切入点,打造革命历史文化长廊,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和徐守林烈士领导的守林村抗战史,让参观者深入其中,感受伟大的抗联精神和深刻的红色教育,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目前,文化长廊已成为守林村党员干部群众了解和学习党史村史教育的新基地。

    加快产业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之要。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促进当地农民持续增收。兴华乡春发村依托县城北大门的地理优势,围绕农旅项目快速发展,积极开发建设蔬菜大棚产业园区,配套建设色彩斑斓的风铃廊道、烧烤区和农家乐,开展丰富多样的新鲜农副产品采摘活动,设定休闲娱乐区域,已经成为全县北部乡镇的一处休闲旅游新风景。丰产乡有利村以围城沿路交通便捷为突破点,聚力品牌打造和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重点建设“五大莲池”“休闲文化广场”“农村花海”等人文景观,打造建设观赏鱼养殖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农家乐项目火热招商中。

    激活文明风尚

    乡村美不美,不仅要用环境说话,更要以文明来衡量。拜泉县持续在乡风文明创建上下功夫,分别建立“积分制+道德银行”“爱心超市”“文明超市”等文明实践载体,使农民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赚取积分,换取生活用品。龙泉镇群富村研究制定“积分制+道德银行”工作法初显实效,以村规民约执行为根本,以家家户户环境卫生治理为切入点,以自然屯为单位,村部制定积分管理公示墙,老百姓随时可以查看自家和邻里的积分情况,村两委及网格员对各户环境卫生进行周、月、季评比,工作方式方法公平公正,提高了村规民约的执行力,又推进了“门前三包”制度的落实,也展现出了示范村的新风貌。大众乡大众村通过创新各种有效载体,重点设计粉刷临街农户院墙1万平方米,形成独树一帜的孝道文字墙,营造出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民风淳朴的幸福家园,村内还定制“羊羔跪乳”雕塑,生动演绎出了“百善孝为先”的感人场景。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