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艳委员
杨岩松代表
马晶梅委员
韩彦宇代表
杜帛霖委员
□本报记者 付宇 丁燕 见习记者 李雪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充分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消费回暖对促内需、稳增长意义重大。消费如何旺起来?在今年的全省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就此积极建言献策。
打造消费新场景 多渠道用好消费券
“疫情放开后,消费者更需要休闲娱乐的场所,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迫在眉睫。”省政协委员王雪艳建议,可实施区域商圈体系创建、塑造新消费场景,打造有城市记忆的消费场景。以百货店或商业综合体为中心,将周边商圈业态整合,打造不同地域的特色商业街区,举办商圈或商业街区市集以及区域促消费活动,不同业态互相借势引流,发挥百货或商业综合体+商圈的乘数效应。
王雪艳委员表示,城市夜经济也要不断提档升级。点亮城市夜空,通过重点开展夜间经济品质提升行动,让居民夜间有处逛、有处玩。如开展城市夏季音乐节,打造趣味夜间市集,开发百货或商业综合体天台,举办天台市集等,构建优质的夜生活服务圈。
“当然,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关键的一点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的信心和底气。我建议,各地市可举办城市消费节,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投放消费券各商家统一行动,带动地方消费增长。”王雪艳说。
省人大代表杨岩松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当大家有消费需求的时候,消费刺激政策才会更有效力。例如中秋节的时候,针对月饼或螃蟹进行消费券补贴,更能激发消费者消费欲望。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都可以实行专项刺激政策。在市场中有需求的时候,添上一把火,才会有更多的烟火气,也会提升客单价,创造更多销售额。尤其是当大家在吃开江鱼的时候,当牛羊集中出栏的时候,都可以举办相应的消费节,由政府带头进行线上和线下宣传,企业和政府进行让利或补贴,刺激消费。
开拓新领域 激活县域农业消费市场
省政协委员马晶梅认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开拓消费新领域、挖掘消费潜力,对于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具有关键作用。
“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电商、线上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移动支付打破了消费原有的时空局限,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选择空间。”马晶梅委员建议,我省应挖掘数字消费的潜力,打开内需新局面,构建新发展格局。
“绿色消费涵盖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以绿色果蔬为主的绿色农产品消费潜力巨大,绿色出行理念及方式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马晶梅委员说,我省要积极挖掘绿色消费潜力,比如鼓励提升食品消费绿色化水平,积极推广绿色居住消费,全面促进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开拓新消费领域,省人大代表焦惠颖也认为,可以将县级以下的广大农村地区,作为扩内需促消费的另一个重点领域。一方面,以大美龙江为载体,升级发展文化旅游消费、避暑康养消费、冰雪体育消费等龙江特色消费形式,吸引外来消费;另一方面,在巩固提升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等传统消费“四驾马车”的基础上,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为载体,打通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对传统商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把城市的消费平台、消费场景、消费业态和消费体验引入到县以下地区,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恢复和发展本地消费。在扩大工业品、消费品下行消费的同时,依靠这些渠道,还能够为农产品上行销售提供有效支撑,达到双向流通、双向发展的目的。
焦惠颖代表建议,要完善县域商业设施布局,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增设便利店网点,促进县乡村商业网络连锁化发展,以城带乡激活农村消费市场。要鼓励品牌和服务下沉,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主体。
创新消费场景 推动消费升级
“当前消费市场不再只是消费产品,还包含体验、氛围营造烘托等更多维度和更深程度的附加价值,因此消费场景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大。只有创造能够满足新生代消费者更深层次精神和情感共鸣式需求的消费场景,达到沉浸式感官体验的效果,才能更加赢得市场青睐。”省人大代表韩彦宇建议,黑龙江省要想打响“黑土优品”品牌,需要结合门店+会员制+社群+直播的新型营销模式,创新消费场景,打造龙江线下连锁新名片。
韩彦宇代表建议,可以在线下门店搭建各种试吃平台,让消费者在尝试之后再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从而更好地留住消费者;针对一些对价格敏感、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门店自主社群可以每天定时开团秒杀,群内可以经常性地发一些拼团、助力、砍价、好友瓜分券等活动来拉新引流抢购;而线上直播带货消费新型方式,不仅互动性更强、亲和力更强,也能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感受产品、认知产品,产生不同维度的购物体验。
“过去一年,受疫情影响,作为‘懒人福音’和商家‘加速器’的预制菜也迎来爆发式增长。一年间,全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4100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预制菜规模约为5156亿元,未来5年内有可能达到万亿元规模。”省政协委员杜帛霖认为,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抢抓竞争新赛道,对延伸我省农业产业链,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特别是推动消费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
杜帛霖委员建议,我省农林企业应依托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优势,快速切入万亿预制菜市场,打造预制菜全产业链。相信随着政策加码、行业助推,未来龙江预制菜产业必将催生和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成为扩大内需和消费市场的增长力量。
本报记者 荆天旭 宋淼 见习记者 全思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