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2023黑龙江两会特刊•热点聚焦 产业体系丨用“数”“智”为产业现代化赋能

    image.png

    裴玉春委员

    image.png

    刘刚代表

    image.png

    刘炳坤代表

    马良骥委员

    张芳代表

    王博委员

    □本报记者 孙铭阳 邢汉夫 孙思琪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加强189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以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带动经济增长。

    新发展格局下,目标明确,黑龙江应如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话题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大家纷纷建智言、献良策。

    转型升级夯实基底

    数字经济毫无疑问是2022年度龙江产业坐标中最闪亮的一笔。加快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实现转型升级,是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的重要支撑。对此,省政协委员裴玉春建议,以专项政策为导向,推进传统制造业存量优化、增量提质,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新优势。以建龙集团黑龙江区域各公司为例,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传统钢铁冶炼单元转型为装上“智慧芯”的自动化制造单元,进一步构建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新绿色智慧制造集成技术体系。建龙西钢近四年来先后投资47.8亿元实施装备升级改造和智能工厂建设,其中智能工厂建设累计投入4.5亿元,包括建设数字化生产线、5G智能无人行车、无人智能库区、物流智慧园区,以及各类工业机器人应用等。2022年,该企业成为省内首家获得智能工厂称号的冶金企业。

    省人大代表刘刚建议,在产业数字化方面,要深化推进“五头五尾”“五个安全”,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精准化、产品可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助力扛起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打造全国数字农业先导区。围绕能源、化工、视频、医药、汽车、轻工业等优势特色行业,支持高端产品、关键环节技术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造智能制造哈大齐牡示范带、东北工业智能化转型样板区,推进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增强转型供给能力。

    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数字经济拉动整体经济的全面发展。省人大代表刘炳坤认为,项目建设要由原来单一的垂直建设方式,在结合龙江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每个地域的产业特征后,向生态整合的方式进行转变。建议打造“一链一联盟一园一平台”的建设方式,围绕我省优势行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生态。

    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刘炳坤代表建议,要积极争取投资,打造我省感知+联接+算力+应用+指挥+安全为一体的全域全局类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包括5G、全光网络、算力网络、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议政府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协调相关资源,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关于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省政协委员王博建议,鼓励省内电商平台做大做强直播业务,推出高品质直播内容。优先支持条件成熟的电商基地申报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支持电商基地开展跨区域合作,吸引优质直播电商平台、MCN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入驻,提供定制化服务。在政策、资金方面向有潜力的电商企业适度倾斜,着力培育全省知名电商企业,打造全省一流电商品牌。

    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智能农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黑龙江发展有基础、有技术、有市场。要实现打造自主可控、国内一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制造基地的目标,省政协委员马良骥建议,应整合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资源,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在马良骥委员看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统筹发展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以先进制造技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端智能农机代表着农业先进生产力,而先进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助力。因此,他认为应加快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转化,大力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优质农副产品加工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从而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也是助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项有力措施。对此,省人大代表张芳建议,我省要适时研究出台省级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加工企业增加精深加工项目投资,研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延伸产业链,对符合条件的杂粮、玉米、水稻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以及主食产业化项目择优予以扶持,推动粮食加工业提档升级。同时,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我省大豆加工补贴政策,发挥非转基因大豆优势,重点支持发展大豆、杂粮精深加工。

    张芳代表还建议,我省要鼓励粮食企业发展全产业链经营,并向种植领域延伸,通过建基地或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稳定粮源供应,加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通过服务和推进涉粮大项目建设,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产业实力和水平。

    本报记者 荆天旭 张澍 邢汉夫 宋淼 见习记者 全思明摄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