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杨海军。
巡逻铁路线。
□文/摄 柴清全 梁海东 本报记者 杜怀宇
在青山之上、密林之中,绥芬河边境铁路线旁,坐落着一处边防检查哨所——绥芬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三号洞执勤点。
绥芬河口岸是“百年口岸”“红色国门”,绥芬河市也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因此,铁路口岸对这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号洞执勤点是中俄列车出境最后一道关口,也是列车入境我国的第一道关口。在这里驻守的移民管理警察与青松为伴、与繁星为伍,尽职尽责地严防铁路沿线偷渡、走私等案件的发生,维护口岸限定区域的安全与稳定。
冬季,大雪封山寸步难行;夏季,毒蛇毒虫危机四伏。这里环境差、条件苦、任务重,为了让执勤民警能得到充分休息,驻守在此的民警每周都要轮换一次。但偏偏有这么一位老民警,执意要求长期驻守在这个条件艰苦的执勤点。
长期驻守在三号洞执勤点的老民警名叫杨海军,今年42岁,1999年参军入伍,2013年结婚,现有一个七岁的儿子。因在家族中排行老九,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九哥”。“红色国门”不乏“红色传承”。杨海军的大爷爷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我党历史上受人尊敬的“忠厚长者”的杨明斋。深受革命家庭的影响,杨海军参加工作后决定将毕生的追求奉献在祖国的边防一线,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工作中杨海军勤恳努力,尽职尽责,从警23年,无论是执勤巡逻还是台内检查,组织需要他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得知三号洞执勤点需要有人长期驻守经营与管理,杨海军主动要求驻守,为他热爱的移民管理事业奉献余热。
既然长期驻守,就要有长期奋斗的打算。日常勤务之余,杨海军就化身为边境线上的“牧羊人”,负责饲养单位数十只小羊与小鹅以及菜园子的春种秋收。有时候自己都还没吃饭,杨海军也要把他的小羊、小鹅们喂饱。有了这些“特殊战友”的陪伴,执勤点也变得热闹起来。在执勤点的工作既苦又累,但杨海军却乐此不疲,每当问他为什么会选择驻守这里,不善言辞的杨海军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尽量多做贡献吧。”
对杨海军来说国就是家,守国亦是守家,工作在哪里就安家在哪里的他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家国大义,用忠诚奉献在祖国的边境一线谱写了一段初心传承的无悔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