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二十大代表风采丨何晓艺:以脚步丈量新闻 用镜头贴近民声

    □本报记者 董云平

    这个秋季,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记者何晓艺,如同处于收获季的劳动者一样,喜悦地忙碌着。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作为对上合作部副主任,她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策划报道中。

    早八点,她已打开新闻采编系统,着手对当日和近期的新闻报道进行梳理。

    “党的二十大要召开了,我们要推出一批反映我省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重量级’报道,作为新闻工作者,我要做好这一重大事件的见证者、记录者、参与者、传播者。”何晓艺话语铿锵,眉间透着一股坚毅。

    于何晓艺而言,今年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在新闻一线整整深耕二十年。20个春秋冬夏,她经历了一个初心笃定、热血澎湃的激情岁月,让她回眸时,无悔新闻工作者的称誉,无愧共产党员的称号。

    2002年,何晓艺大学毕业,成为黑龙江电视台一名新闻记者。怀着对新闻事业的憧憬与喜爱,何晓艺充满活力地“奔跑”在龙江大地上。每个月出差10天以上;月发稿量在节目组数一数二;经常一天就独立完成三四条报道……下工厂,进田地,入林区,走街巷,一条条鲜活的报道从她的新闻中走进了千家万户。

    早晨布置的选题,她上午拿出策划,中午出发采访,下午拿回素材,晚上就播出去了。为此,大家给她起了个外号叫“核武器”。

    在摄影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距离不够近。”在何晓艺看来,新闻亦是如此。记者要想拿出好的报道,首先采访要“近些,再近些”。

    因此,20年来,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援疆援藏、世界5G大会等,这些见证新时代飞速发展的重要事件新闻现场;剑阁灾后重建、黑龙江百年一遇抗洪抢险、武汉抗疫等,这些急难险重的新闻现场,都留下了何晓艺奔波忙碌的身影。

    “群众在哪里,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哪里,鲜活的新闻就在哪里。”20年来,何晓艺用脚步丈量新闻,用镜头贴近民声,践行着一名新闻记者的责任和使命,展现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和风采。

    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她自主选题——清掏女工,深入黑暗潮湿、漂浮着粪便和污物的下水道,顺利拍摄完成了反映清掏女工日常工作的记者出镜体验式报道《绽放在地下的铿锵玫瑰》。

    2020年,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大年初三,何晓艺跟随第一批我省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在武汉坚守52天,何晓艺进入隔离红区27次,完成新闻报道100多篇。其中,在央视《新闻联播》提要播发的人物特写报道——《陈宏:做患者的贴心人》,是何晓艺往返十几公里,在我省两个援鄂医疗队之间反复采访,四入隔离区,熬了两个通宵的作品,阅读量达到2230多万。何晓艺说,这篇报道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她走入了采访对象的内心。隔着防护服,看走路的姿势,何晓艺就可以叫出每个医护人员的名字。她对每位患者的名字、年龄、病情甚至家里情况都了如指掌。

    20年坚毅笃行,何晓艺收获了成长,赢得了荣誉:获得中国新闻奖、省新闻奖15项;先后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黑龙江省第三批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青年人才、“抗疫有我,感动龙江”年度人物、“对口援建剑阁县灾后重建先进个人”“全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坚韧的成长离不开榜样的力量。何晓艺回忆道,在武汉采访的日子里,身边党员的感人事迹一次次触动着她,感染着她。第一个进隔离病区的是党员;深夜最难熬的班,党员承担的最多。疫情防控第一线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去的一个个鲜活感人的党员故事,定格在了她的新闻里,愈发坚定了她的理想信念。

    何晓艺动情地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新闻工作者,恰逢祖国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是非常幸运的。葆有满腔热情,记录伟大时代,我将永远在路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