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海林市新安朝鲜族镇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谁能想到,这个曾存在文明镇村考核不达标、村民吃水难等诸多问题的小镇,已一跃蜕变成为海林市第一个荣获“黑龙江省文明乡镇标兵”的乡镇,并拥有“有机水稻种植”“海林市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乡镇”等响当当名片的强镇。
工作中的庄震
这些巨变,离不开曾深植于此20年的海林市柴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庄震。1999年,他从黑龙江省水利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主动到新安朝鲜族镇,从此扎根乡村,服务“三农”,今年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扎根基层 做任劳任怨的“孺子牛”
庄震是当时全村惟一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一心想在农村干点事、想为家乡做点事的他,苦口婆心说服父母同意,赔付某私营企业招聘违约金,毅然参加省委组织部选调,到老家一山之隔的新安朝鲜族镇,作了一名乡镇基层小干事。
一同到乡镇的选调生陆续离乡进城,而庄震在乡镇一干就是20年,把根深植在新安镇土地中。他经历过乡镇岗位及兼任村职务10多个,工作遍及乡建、宣传、组织、党建、人大、农业等多个方面。
刚参加工作的庄震深知,只有把事办到村民们的心坎儿上,才能真正拉近他和村民们之间的距离,成为百姓打心眼里认可的贴心人。
他以“打造两点创建一带”为文明镇村创建思路,开展村级洁净等6大创建活动,使新安镇成功创建成黑龙江省文明乡镇标兵;他针对新安镇朝鲜族人在韩国务工人员多、流动大的特点,探索成立了流动党员支部,建设流动党员管理示范点,吸引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在兼任北崴子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一条村里联通外界公路,发动党员带头发展致富项目,通过3年不懈努力,带领北崴子村党员群众成功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
当好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就是要涵养好、坚守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20多年的基层工作,庄震从当年青涩的“小庄”变成了群众亲切称呼的“老庄”。当很多乡镇干部纷纷把家搬到县城的时候,他却踏踏实实地在新安镇安家、娶妻、生子。
庄震在有机鸭稻种植基地和村民交流
勇于创新 做富农增收的“拓荒牛”
惟改革创新者胜,争做“拓荒牛”,就是要向创新谋未来。庄震经过全面调研分析后,结合新安镇外出人口多,可供承包耕地多的实际,确定了引导群众抱团发展的工作思路。
庄震积极提升新安镇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了3个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土地规模化种植面积6000余亩。大马力拖拉机、免耕播种机、高速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在新安镇得到全面普及,新安镇成为海林市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乡镇,仅此一项带动村民户均增收1万多元。
庄震发现永乐村坐拥海浪河流下来的一手水源,他找到了新安镇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发展有机鸭稻种植基地。
“2017年引进产业项目以来,可以称得上年年增收,现在的日子真是一片向好。”村民付忠志告诉记者,新产业成立之初,为了免去村民的担忧,庄震提出将风险由合作社承担,确保村民收益不受损失。
现如今,付忠志已参与有机鸭稻种植四年,有700亩粮田,采取的都是提前订单销售模式,收入比以往增加20%左右。
负责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后,庄震把上级拨付的扶贫资金95%以上用在了产业扶贫项目上,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建成了杏鲍菇生产车间,可解决用工近百人的豆角烘干等20多个扶贫项目。每年光产业项目收益就达2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3000多元。
在庄震的积极参与推动下,海林市2019年实现了现行政策下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年末,全市建档立卡人口收入全部超过6000元,平均收入达到12365元,是牡丹江市收入最高的县市之一。
真抓实干 做为民解忧的“老黄牛”
“你在老百姓这儿,就要做一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你为老百姓服务不好,你所有的工作都做不到位。”庄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刚到新安镇工作时,镇里只有一条1.5公里的水泥硬质路。2001年,新安镇争取到6公里水泥硬质公路建设项目。他通过自学掌握了经纬仪、水准仪等工程测量仪器使用技术,义务承担了“新山公路”测量工作。“早5晚8”地扎在工地上1年多,那条曾经让群众抱怨不已的“水泥路”终于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
道路完工后,施工队老板直接给当时月工资560元的庄震开出了月工资2000元,要“挖”他。他憨厚地笑笑,拒绝了“挣大钱”的机会。
2003年至2008年,庄震这位“免费技工”全程参与了新安镇通村路建设,新安镇也成为海林市第一个完成全部道路硬质化建设的乡镇。
2017年,庄震作为副镇长,接过了破解镇区饮用水问题的接力棒。在此之前,新安镇镇区居民饮用水水量严重不足。历届领导先后在镇区范围内打了10多眼水井,都因锰铁含量超标达不到饮用水标准而放弃。
他经过广泛走访、细致调研,大胆提出在镇区外异地新打水井的建议。每掘进一定深度就检测一次水质,终于在达到110米深度的时候,一眼甘泉喷涌而出。这口井水量充足,水质化验全部合格,彻底解决了镇区饮水难的问题。
吃上放心水、走上舒心路的群众,也真正把庄震当做了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20多年来,庄震始终坚守农业战线,坚守在基层。他常说:“我的初心就是百姓的事情最大,使命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2022年8月,庄震按照组织安排,背上行囊又出发,再次回到乡镇工作,在柴河镇这片黑土地上,在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赶考路上继续耕耘。
文/记者 刘晓云 摄/庄震 刘晓云 王吉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