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保护利用黑土地 携手共筑大粮仓

    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考察时指出,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黑龙江日报联合吉林日报辽宁日报共话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黑土地是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东北黑土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力度。

    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黑龙江、吉林、辽宁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在保护利用黑土地的实践中,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探索出各自可复制推广的模式。两会上,来自东北三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保护利用好黑土地也有一些建议和意见。此次黑龙江日报联合辽宁日报、吉林日报,同步推出大型主题策划报道,展示亮点,汇聚观点,共同探寻回归“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的现实路径,共同描绘“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的美丽画卷。

    黑龙江 护好“大熊猫” 筑牢“压舱石”

    □文/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静 刘畅 郭铭华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梁金池 摄/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树江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习近平总书记把黑土地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平原黑土区核心区域,典型黑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56.1%,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要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利用,因地制宜、分级分类,不断丰富路径、方法和手段,抓好科技研发成果应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使我们脚下这片黑土地不变薄、不变瘦、越来越肥沃。”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在绥化市肇东市调研黑土地保护工作时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作为粮食生产大省,黑龙江的黑土耕地资源更是无比珍贵。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黑土地保护作为政治责任抓在手上,经过多年努力,黑龙江的黑土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黑土耕地质量等级平均为3.46等,比东北黑土区高0.13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6.2克/千克。”全国人大代表王金会说。

    北大荒集团克山农场有限公司马铃薯种植作业。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罗福沟乡谷子地。辽宁日报记者 杨靖岫摄

    绥化市海伦市一处黑土剖面图,黑土层达100多厘米。


    大力推广 “龙江模式” “三江模式”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综合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加强黑土地保护,提升黑土地质量,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辖区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拥有典型黑土4100万亩的北大荒集团,在长期开发建设中,一直高度重视生态安全和黑土保护。全国人大代表王守聪介绍,北大荒集团全面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农药、地表水替代地下水、保护性耕作替代传统翻耕、无人化替代机械化、规模化格田替代一般格田“六个替代”和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农机智能化全覆盖、绿色生产全覆盖、标准化生产全覆盖、数字农服管控全覆盖、投入品专业化统营全覆盖“六个全覆盖”工程,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经过多年保护利用,目前,黑龙江省旱田耕层平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地块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黑土保护“龙江模式”(旱田)和“三江模式”(水田)被列为全国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

    构建完善黑土保护各项机制

    黑土地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目前黑土地拥有的自然属性大约经过了1.1万年才形成。经历了近60年的农业耕作后,我国黑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了1/3,部分地区甚至下降更多。

    全国政协常委冯巩与全球土壤伙伴关系国际黑土研究院主席韩贵清一起,在黑龙江省多地进行了调研。这次全国两会他在自己的提案中提出,为有效破解黑土地质量下降的问题,需构建完善黑土地保护指挥和管理机制,构建国家黑土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黑土地保护政策和补偿机制,建立东北黑土地保护特区,集中打造黑土地保护科技支撑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马立群建议,进一步重视和统筹黑土地经济品牌的培育。依托东北珍稀的黑土地资源,积极发展黑土地经济,打造黑土地生态优势品牌,发展黑土地产业,尤其是以绿色农业为契机,积极抢占黑土地保护的国际市场话语权,大力打造黑土农产品绿色发展的世界品牌,让东北“黑土地”加快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持续发力夯实稳粮增产根基

    “加强耕地保护利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产保供、乡村振兴、畅通循环的重要基础。”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说。

    “从长远看,目前的黑土地保护还没有达到理想目标,还需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强化培训,让他们掌握技术要领,形成黑土地保护的强大合力;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继续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通过组织创新促进模式的落地,实现整县、整乡、整村、整片黑土地保护示范;要加大《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引导全社会提升依法管土、护土意识。”王金会代表建议。

    王守聪代表结合北大荒集团的工作实际,提出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进行高标准农田科学规划与实施,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黑土耕地保护与利用,大力实施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科学轮作、增施有机肥、节水农业等有效黑土保护措施的推进力度,提高黑土耕地质量;加快黑土保护综合配套示范区建设,构建黑土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东北黑土地概况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是我国“藏粮于地”的坚实保障。

    我国东北黑土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部分地区。

    东北黑土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4,商品量占全国的1/4,调出量占全国的1/3,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2017年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提到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78亿亩,其中,到2030年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为2.5亿亩。

    到2030年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达到32g/kg以上,提高2g/kg以上。

    吉林 惜土如金筑粮仓

    梨树县百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

    收获的季节。

    梨树县玉米在收获。

    □文/吉林日报记者 赵乃政 李娜 曹梦南 刘帅 摄/钱文波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黑土地是最为宝贵的耕地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来到吉林,黑土地产粮安全、黑土地可持续发展都是他心中的牵挂。

    吉林省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大力推动黑土地保护利用走上法治化轨道,走出了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的黑土地治理之路,为我国黑土地保护贡献了“吉林方案”。

    “梨树模式”升级 农田渐渐“肥”起来

    “用秸秆给土壤做‘被子’,地更有‘劲儿’了,多亏了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瞅着一望无垠的黑土地,梨树县聚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邵亮亮满脸笑容。

    邵亮亮说的保护性耕作新技术,就是全省正在大力推广的“梨树模式”,吉林探索出的一条保护利用黑土地的有效路径。

    黑土高产丰产的同时,也面临土地变硬、变薄、变瘦的危机。2007年起,梨树县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院校开展合作,经过科研人员十几年的联合攻关,建立了包括收获与秸秆覆盖、土壤疏松、免耕播种施肥、防除病虫草害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有效保护了黑土层,这就是声名远播的“梨树模式”。

    “一两土,二两油,曾经肥沃的黑土地又回来了,保护好黑土地,就是把‘金饭碗’端在咱农民自己的手里!”邵亮亮笑着说。农安县前岗乡农缘合作社理事长李忠余也告诉记者,他们采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种植玉米近150公顷,每公顷土地产量高达12000多公斤。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

    梨树县作为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的发源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探索形成了标准化、机制化、信息化、契约化“四位一体”的“梨树模式”升级版——现代农业生产单元试点示范建设,协同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同创建14个以300公顷为一个标准方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认真总结‘梨树模式’的4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并探索加入秸秆科学离田和粪肥堆沤还田,打造‘4+2梨树模式’升级版。”梨树县委副书记、县长毕志杰说,在推广应用上,梨树县启动实施了县乡村三级核心示范推广工程,每个村建设1个5公顷以上的堆沤还田样板田,形成“梨树模式3+1”示范推广体系。“去年,全县推广‘梨树模式’面积达到232万亩,基本实现适宜推广地块全覆盖。”

    吉林省把保护性耕作作为黑土地保护的首推重大技术,持续推动“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在全省得到快速发展。2021年,全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2875万亩,稳居全国首位。

    筑牢东北粮仓 黑土地保护刻不容缓

    吉林省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黑土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惜土如金。为了保护好黑土地,吉林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吉林省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颁布实施了《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建立了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连续举办五届“梨树黑土地论坛”,使出浑身解数给黑土地“加油”,让黑土地“歇口气”。

    全国人大代表、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党总支书记王艳凤来自基层农业战线。今年全国两会,她带来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建议》。她说,黑土地历经上万年积累而成,是最肥沃适宜农耕的土地。“调查数据显示,近60年来黑土地肥力在加速下降,黑土地保护刻不容缓。”王艳凤说。

    王艳凤认为,保护黑土地,必须在“规划”“投入”“监管”“总量”和“机制”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她建议,把黑土地保护作为核心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规划,落实到乡村振兴具体行动中去,全方位保护黑土资源。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各级有关黑土地保护专项资金项目,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秸秆全量还田深翻、堆沤农家肥、测土配方施肥等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全力保护黑土地。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减少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黑土地保护也对水资源保护发挥重要作用,二者能相互促进。”住吉全国政协委员李和跃表示,从水利角度看,保护黑土地最关键就是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特别是耕地中的水土流失。“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系统治理,精准施策,统筹考虑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采取改垄、等高耕作、坡式梯田、水平梯田、坡面排水等措施开展坡耕地综合治理;以耕地中扩张发展的侵蚀沟为重点,综合采取沟头防护、沟底谷坊,沟坡生态林防护等措施,控制沟道扩展、保护和恢复耕地,开展侵蚀沟综合治理。”李和跃说。

    辽宁 走出一条开发保护并举的黑土地治本之路

    彰武县丰田乡双龙村小麦丰收。

    盘锦市盘山县坝墙子镇姜家村金秋时节的水稻田。 辽宁日报记者 杨靖岫摄

    □辽宁日报记者 徐铁英 赵静 关艳玲 赵英明

    初春三月,冰雪消融,滋润着黑土地更加肥沃、丰美。

    “‘一两土二两油’的黑土地十分宝贵,广袤富饶的东北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辽全国人大代表、住辽全国政协委员对养育了他们的这片黑土地感情深厚,也深深了解保护和利用黑土地的重大意义。

    辽宁省典型黑土区面积约为2800万亩,占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的10%左右,主要分布在新民等17个县(市、区)。近年来,辽宁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聚焦17个典型黑土区重点县,大力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辽宁省政府成立了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辽宁省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30年)》《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工作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

    “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守好基本田。”在辽全国人大代表陈健与黑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辽宁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耕地轮作试点、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等项目和技术措施,不断提升黑土地耕地质量,有效遏制了黑土耕地退化趋势。” 陈健说。

    住辽全国政协委员潘元松长期关注黑土地保护问题,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按照应划尽划原则来认定黑土地,在对其进行征用时,必须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同时要将项目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出来,用于复垦项目,提高新补耕地质量。要明确地方各级政府保护黑土地的法定职责,将其作为相关地方政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认真履行保护黑土地职责的相关地方政府及其责任人严肃问责。

    住辽全国政协委员刘凤之建议,建立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补贴制度,持续加大作业补助扶持力度,提高作业补助标准,激发农民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突出抓好高标准示范区建设,在适宜地区选择建设一批示范区,突出技术集成和机具配套,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努力培养出一支懂技术、善操作的保护性耕作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全面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提供专业化的作业服务。

    要走出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的黑土地治本之路,必须着力抓好科技支撑。陈健代表提出,针对辽北雨养农业区、辽西旱作农业区和辽中南稻田农业区的特点,探索建立用养结合、绿色循环、长效丰产的辽宁黑土地保护技术体系,不断探索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多措并举、持续推进,不断加强黑土地保护。

    刘凤之委员呼吁,支持保护性耕作发展,使变“瘦”的黑土地逐步恢复高产高效生产功能,让黑土地肥起来。“保护性耕作技术包含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和免耕播种等多种技术模式,好处在于能够减轻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辽全国人大代表吴艳良介绍,2021年昌图县积极推进黑土地保护工程及有机肥堆沤还田试点工作。“现在我们全村6600亩黑土地保护项目全面开工,一亩地补助1600元,比以前一般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高400元。”

    今年辽宁将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000万亩,实施水稻留茬还田、玉米秸秆碎混还田项目400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90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核心区建设项目200万亩,持续推进耕地轮作,全省大豆种植面积新增10万亩以上,总面积达到165.8万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000万亩以上,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子孙后代留下沃野良田和生存发展空间。

    今年,昌图县亮中桥镇21个村全部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100亩地一眼深井,农田作业路下雨天也能走了,内涝地和水冲地都改良了,旱能浇、涝能排。”对今年的年景,吴艳良代表充满信心,“土更塇了,地更肥了。我所在的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现在堆沤了5000吨有机肥,正常年景的话,粮食产量能增加10%以上。”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