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今年高考考场啥样?进考场一共分几步?记者带你提前探访……

    2021年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哈尔滨市今年高考报名5.06万人,前期被高职单招考试录取考生0.9万人,实际参加高考人数4.16万人。哈市共设18个分考区、59个正式考点、1524个正式考场,同时按防疫要求设置了备用隔离考场、考点。

    今年的高考考场啥样?考生从入考点到考试结束的考务和防疫流程有哪些?日前,记者来到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考点一探究竟。

    考场桌椅单人单桌单排摆放

    据介绍,今年哈49中学考点共设置26个标准化考场和4个备用考场,共接纳780名高考考生。为了给考生提供最细致、最安全的高考保障,该校按要求在防疫措施以及考场布置等方面均做了细致安排。

    考试场所和环境在开考前,将进行全面性的预防性消毒,包括教室、走廊、楼梯、公用卫生间等;临时隔离场所,配备相应的物资和设备,并设专人管理;选择通风良好、相对独立的教室为备用隔离考场并设置专用通道;储备包括测温仪等查验设备,消毒剂及消毒设施、口罩、手套、防疫服、防暑降温用品等;设置医务室,配备常规药品。

    哈49中考点考场分布指示板

    考试当天,校门前将设置缓冲区,划定警戒线,现场设专人进行疏导。按要求考点根据考生人数优化设置考生检测通道,通道与通道之间保持1.5米以上距离。所有进入考场的人员,一律进行测温、安全检查。临时观察区将设置凉棚,供待检人员做受检准备以及检测不合格人员临时观察、短时休息调整使用。

    高考实战演练:预案完备 环境安全

    为确保高考安全有序,近日,哈49中学由政教处、教务处、后勤的教师扮演考生,其他工作人员均为高考时的真实岗位人员,进行了高考实战演练。演练内容为考生从入考点到考试结束的考务和防疫工作的全流程。

    场景一:考点门前划定警戒线,扩大警戒范围,现场人员进行疏导。

    场景二:依次进行身份验证(准考证、身份证)、违禁物品检查。进行身份验证,考生摘口罩看是否是考生本人;检测仪检测违禁物品、体温枪进行体温检测、手消。

    场景三:考生如果出现第一次测量体温不合格,引导至“临时观察区”,适当休息再次测量,经再次测量体温(用腋下水银体温计)合格考生到普通考场进行考试;仍不合格,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具备考试条件的考生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

    场景四:操场站队等候入场。

    场景五:进入普通考场门口保持安全距离站好,进入教室逐一由监考教师进行违禁物品检测。

    场景六: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的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具备继续考试条件的考生从普通考场移至备用隔离考场(不允许离开本考点),所耽误的时间经由省(市)招生考试机构批准后予以补齐。当科目考试结束,由专业人员当场向所有考生进行解释和说明,避免其他考生恐慌。考试结束后,由驻点医疗卫生人员着防护装备进入隔离考场,将考生试卷装入自封袋中,用酒精消杀。

    场景七:每科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考生立即停止答题,监考教师逐个验收考生答卷,经复核无误后,请考生按考点制定错时离场预案依次离开考场。

    这些事项要留意

    哈尔滨市教育局近日发布高考考前温馨提示,提醒考生这些重要事项要留意——

    提前熟悉考点位置和周边环境。建议考生和家长提前熟悉考点所在位置和周边环境,合理安排出行方式,科学规划出行路线,做到安全、健康出行;充分考虑天气、交通等因素,打好出行提前量,以免考试迟到。切记:每科开考15分钟(外语科开考前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科目考试。

    考前遗忘或丢失证件,可先考试再补齐。请考生注意除考试规定文具及相关证件材料外,严禁携带手表、手机、电子设备等非考试必需物品进入考点。如遇遗忘或丢失证件,请第一时间向考务人员说明情况,先行考试,待下一科目考试时将所有证件补齐,交考点考务工作人员核验。

    准备就绪,高考加油

    进入考点要测温、戴口罩。考生进入考点,应在规定区域内接受体温测量,体温低于37.3℃方可进入。接受查验《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考生不得因为佩戴口罩影响身份识别。哈市目前为低风险地区,按照防疫要求,考生进入考场前要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考生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继续佩戴;备用隔离考场的考生要全程佩戴口罩。

    考试全程录像并实时监控。广大考生要端正考试态度,坚守“诚信考试”底线,遵守考试规则。为确保高考公平,哈市所有高考考场均为标准化考场,考试全程录像并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进行严肃处理。提醒广大家长和考生不要购买和使用考试作弊器材,切莫心存侥幸,以身试法,贻误终生。

    记者:刘莉;摄影:刘莉;视频:刘莉;审核:王巍;统筹:林青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