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乘着智能轨道车穿行在果蔬间。李莹莹摄
□杨军 李莹莹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宏宇
3月15日,春雪初停,乍暖还寒。出双鸭山市区沿集当公路往东到紫云岭山脚下,3座巨大的玻璃温室就是此行的目的地——紫云岭现代农业示范区,春日的阳光下,这些方正的玻璃建筑更显晶莹剔透。
“去看看吧,你会对现代农业生产有新的认识!”在双鸭山市四方台区区长刘鹏极力推荐下,我们来到了这处智能化“果蔬工厂”。
春未暖花已开
此时正是备春耕的大忙时节,黑土地上到处呈现着蓬勃生机。走进眼前的温室,像是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车间:阳光通过超透光玻璃遍洒室内,白色的水泥地面洁净无尘,一行行栽培槽等距排列,排风扇轰鸣,电子屏上显示着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把这里称为一座大型的“工厂”应该更恰当些。
室外残雪未消,温室内却已是绿意盎然。与传统种植不同的是,这里的果蔬不是长在地上,而是全部采用荷兰模式椰糠吊架种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无土栽培。温室负责人刘雷介绍:“椰糠的储水量相比传统土壤大,这种无土栽培可以让蔬菜更好的吸收水分和营养,而且椰糠条消毒后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种植成本。这里种植的果蔬都不使用农药,肥料用的是液态有机肥,绿色健康无污染,等到果实成熟,摘下来就可以吃!”
从寿光聘请的农业技术人员正指导工人们给嫩绿的秧苗绑蔓,“有苗不愁长,这才几天的工夫,好多‘贪长’的都爬绳了!”工作人员吴淑云一边忙着给番茄秧苗绑蔓一边说,“去年我们一共种了9个品种的番茄,长得特别好,成熟的番茄颗粒饱满、晶莹透亮,一斤能卖到三四十元。”
“4月中下旬,紫云岭将迎来花季,到时漫山遍野的达子香盛开,紫色的花映衬着山脚下的‘果蔬工厂’,别有一番景象!”四方台区区长刘鹏说,他们掐好了时间,温室种植的番茄、水果黄瓜在此时“开园”,游客观山赏花感受春天,下山时可以品尝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收获的“秋天”,一次出行,带来两季的观光休闲体验。
科技赋能传统农业
玻璃温室只是紫云岭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光鲜漂亮的外表,让人感到惊奇的“数字+智慧”农业才是核心。
温室内,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电子屏上显示着环境湿度、环境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完整的传感系统实时为植物生长提供最优的环境。
在2号温室,蔬菜种植技术人员冯树茂师傅正在使用智能操控平台根据植物需求调节水肥。冯师傅说:“每个栽培槽内都有一条黑色细长的管道,每条管道再分出若干注水的针状细管,水和肥通过这些细管可以直达植物根部,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
“这套智能化系统通过科学水肥一体化管理、顶尖中央环境控制系统、水肥及检测调控系统,对蔬菜、水果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状态,实现了育、耕、种、管、收的自动化全生命周期监测。”温室负责人刘雷介绍,除了可以在现场的操控台操作,也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操控。他拿出手机递到记者面前,区阀、水阀、肥阀、远控水泵、远控肥泵……一个智能水肥控制系统显示在手机上。大棚内安装的高清摄像头,还可以无延迟地将图像传输到手机上,结合相关数据,不用到现场就能看清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大大节省了人力。他说,像这样一座温室,只需要两名工作人员就够了。
智能温室“钱景好”
“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园选址在这里,主要是不想占用有限的耕地面积。这里原来是棚户居民区,经全市统一改造,把原住户搬迁,腾空的土地不具备直接种植的能力,而现代化农业示范园的吊架式种植方式正好与这里的地况相适宜。”
四方台区区长刘鹏介绍,紫云岭农业示范园项目是由佛山援建的,总占地13000平方米,主体建设3栋连栋日光温室,每栋面积2880平方米,配套建设了办公管理场所以及停车场等。今年智能棚室无土栽培独特品种番茄5332株,预计4月14日成熟上市;种植了水果黄瓜和香瓜、西瓜、羊角蜜等果蔬品种7200株,预计6月下旬成熟上市。
“今年园区将联合东北农业大学和从寿光请来的蔬菜种植技术专家,发展更多高标准、高品质、高档次品种,进一步满足游客不同口味需求。”温室负责人刘雷说。
“下一步,我们将以紫云岭农业示范园区为引领,全力做好智能温室万平方米无土栽培种植,并以点带面做强城郊示范农业,带动特色种植业提质增效。同时借助紫云岭景区全域全季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将现代农业和文旅产业相结合,把农业生产与观光采摘、旅游、休闲娱乐等有机结合,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集群,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健康发展,为双鸭山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刘鹏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