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如何管“好田”打“好粮”?看“查哈阳样本”

    “三分种、七分管”。眼下,在北大荒集团查哈阳农场广袤的黑土地上绿意盎然,各种作物长势喜人,夏管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近年来,查哈阳农场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向科技要生产力,持续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引领和技术创新应用力度,只有管“好田”,坚持高标准,才能多打粮、打“好粮”。

    水稻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

    “取经+送教”,定下”双三千”目标

    嗡嗡嗡,随着种植户董斌遥控器的操作,一台无人机腾空而起,在水稻田间来回穿梭,开展植保飞防作业。查哈阳农场金光管理区种植户董斌说:“以前最头疼的事就是给水稻喷药和施肥,人工作业费时又费力,现在好了,我就拿着遥控器,无人机就把活儿全干了。”

    植保无人机、智能灌溉、无膜浅埋滴灌……今年这里的夏管工作科技元素满满。近年来,查哈阳农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思考如何让水田和旱田在农业生产中实现节本和增产双向提升。

    查哈阳农场党委在今年召开的水田旱田重点工作会议上,创新提出了“双三千”战略目标,即: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实现全场80%的耕地,水田公顷节本3000元,旱田公顷增产3000斤。实现这一目标后,可使农场年增产粮食4000万斤,年增收1.8亿元。通过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查哈阳农场党委实施“走出去”战略,喊出“旱田学九三、水田学三江,全面提升查哈阳”的口号,将兄弟单位先进的科技设施、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借鉴应用到辖区土地上。

    讲解大垄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应用技术注意事项

    “我们这两年先后派出16名年轻干部到旱田、水田农业领航的九三、北安、建三江分公司挂职锻炼、求学问教,为农场实现‘双三千’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查哈阳农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国义说。

    从建三江分公司挂职锻炼归来的万发管理区副主任陈博很有感触:“农场水田平均公顷产量10吨,在黑龙江省和垦区都属于高产,比同属第三积温带的建三江地区平均公顷产量高1.5吨左右,但公顷效益却与建三江相差甚远。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农场水田每公顷生产成本要比建三江多了近3000元,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只能从节本上下功夫。”

    水田如果在短期内不出现新的水稻高产品种,想要提高单产的难度较大,而旱田在提高单产上可谓潜力无限。去年,农场深入落实“稳粮扩豆、主攻单产、科技引领、标准提升”的工作要求,通过强落实、强科技、强标准、强创新的“四强理念”,实现大豆和玉米的平均亩产双超历史,分别达到166.5公斤和725公斤,高产攻关田分别达到269.5公斤和1060公斤,实现了玉米攻关圆梦“吨粮田”。

    运用滴灌技术的玉米大豆地块作物长势喜人

    今年,农场持续扩大大豆、玉米大垄种植面积,新增旱田大垄种植面积15万亩,且由农垦科学院农业科技专家查哈阳农场工作站全程提供科技支撑,科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携手打造集试验、示范、推广为一体的功能型示范基地,以科技之力助推粮食单产总产再创新高。

    “联合+高插”,节本增效有妙招

    为顺利实现“双三千”战略目标,农场党委大力实施农业全面提升行动,并精炼总结出两个“十四字”方针,即:水田提升行动的“扩格移棚上高插、联合统营数字化”,旱田提升行动的“滴灌良种治碱地、规模标准大农机”。

    “去年,农场通过推行水田规模化格田改造、高速插秧机应用、创办水田联合体等措施,不仅有效增加了水稻种植面积,还实现了公顷节本超3000元的目标。”农场副总经理李扬子介绍说。

    在农场今年举办的水田插秧劳动竞赛活动现场,可谓是科技与智慧的“秀场”,一台台高速插秧机错落有序地在水田里穿梭,来自金光管理区的参赛选手王淑云在其中一台插秧机上换秧盘,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整齐地植入田里,横平竖直、随风摇曳,展现勃勃生机,描绘出一幅充满“科技范儿”的春耕图。

    查哈阳农场在春播期间运用滴灌技术解决春旱问题

    “我去年用的也是这台高速插秧机,插的秧又密又直,后期不用补苗,还能节省人工。今年,我和邻居组建了联合体,一起种水田,每亩地能省200元。”王淑云微笑着说。

    像她家这样的水田联合体,全场目前已经组建82个。种植户由原本的零星分散种植变为集中联合种植,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最大程度地实现节本增效目标。

    去年,农场先后投入资金2000万元,启动数字农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持续引进科技智慧设备,致力于打造集育秧、运输、插秧、施肥、夏管、秋收等全环节全领域科技加持的新型水稻种植模式,不断加快水田智慧化、数字化、规模化提升进程。

    “规模+滴灌”,抗旱增产一手抓

    5月初,查哈阳农场24.54万亩旱田播种全面告捷,所有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全部播在高产期。

    在今年春播生产中,农场农机服务中心的先进大型农机齐上阵,进行播种、施肥、镇压、封闭作业,昼夜不停、环环紧扣、压茬推进,较去年提前3天完成了旱田播种任务,为作物抢积温、促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远程智能灌溉闸门应用

    抢春播能为旱田农业的全面提升开个好头,但要实现“双三千”战略目标中的旱田公顷增产3000斤,重中之重还要从给水和施肥上下功夫。特别是在作物生长后期的最后一遍追肥,大型农机无法进入田间开展作业,极大影响作物整体产量。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就是推广应用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做到“缺啥补啥、随缺随补”,还能有效解决农场十年九春旱的难题,让农作物始终保持最佳生长状态。

    5月中旬,玉米大垄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地块里,滴灌管带纵横交错、排列有序,一滴滴生命之源从管带中滴向大地,此时的大地仿佛是一片巨大的树叶,管带正将水和养分沿着“叶脉”输送到叶片的每个角落。

    “通过大垄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水肥利用率最大化,预计可使大豆亩产增加约133斤、亩增收333元,使玉米亩产增加约280斤、亩增收310元。”农业发展部职员秦云鹏介绍说。

    今年,查哈阳农场继续推广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落实改造面积3万亩,预计增加旱田作物产量600万斤。除技术加持,查哈阳农场还在旱田规模经营上做足文章,复制推广“北安模式”,目前已完成22个规模家庭农场的组建,其中有两个管理区全田完成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建设,全场旱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3.5万亩。

    如今的查哈阳农场,近百万亩大地上“科技味儿”十足,实现“双三千”战略目标计日奏功,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加快,向着打造垦区西部最大数字农场的定位奋力前行。

    文/记者 姜斌 刘畅 摄/祁岩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