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本报记者 黄春英
消费市场快速回暖,作为重要的民生保供行业,龙江肉类加工产业如何抓住市场机会实现快速发展?置身扩大内需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之下,作为传统产业,龙江肉类加工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增加高质量产品供给?
龙江肉类加工产业在思考,也在行动。近日,黑龙江省肉类协会牵头,联合我省30多家优势科研院校和骨干企业,共同创立黑龙江省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这是我省首个依托高等院校和肉类加工企业,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肉类行业组织。联盟的成立意味着,龙江肉类加工产业正努力抓住历史机遇,打破思维定式,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合力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肉类消费市场回暖。
传统产业发展亟需全新视野
我省肉类加工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多家百年老字号企业和众多响亮的品牌。近两年,我省肉类加工产业年创产值达3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百万。肉类加工产业在我省正在构建的4567现代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
作为畜牧大省,我省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肉类品质备受青睐。但我省的肉类产品以初级产品居多,好产品未能卖上好价钱。据了解,我省肉类加工业在以下几方面有待改进:肉类精细化分级分割率低。目前,市场上各类产品鱼龙混杂,缺乏精细分割、分类的产品。肉类菜肴制品工业化程度低。大多数企业还是传统的生产模式,缺乏研发机制和质控体系。畜禽加工副产品利用率低。畜禽副产物丰富的骨资源、脂资源和血资源没有得到高值化加工利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程度低,急需机器换人。高品质营养健康产品少。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全天然、低脂、低盐、具有一定健康意义的功能性肉制品较少。
为此,省肉类协会负责人认为,我省肉类加工行业亟需增强创新意识,跳出“看摊守业”模式,用全新的视野看待行业发展,用高科技为行业发展赋能。
我省肉类企业积极开拓市场。
凝聚共识探索转型升级
我国正在推动实施的扩大内需战略提出要大力倡导健康饮食结构,增加健康、营养农产品和食品供给,这为龙江肉类加工产业提供了发展良机。龙江肉类加工产业理应抓住历史机遇,适应改革创新时代潮流,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黑龙江省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就是要凝聚行业共识,立足于肉类产业转型升级,探索产业科技创新的机制和路径,为龙江肉类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持续领跑全国;生猪出栏2300万头以上、肉牛出栏315万头以上,商品化率和调出量均居全国领先。我省农业大省的资源优势为肉类全产业链延伸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谈到,肉类产业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衔接三大产业,并且涉及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领域,关系到国计民生。肉类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两年,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延伸产业链条的政策措施,成为引导我省肉类产业发展的政策引擎。肉类加工产业将在联盟的引领下,积极开展肉类产品研发,利用好“黑土优品”品牌,推广龙江优质安全肉类产品,把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效益优势。
变技术优势为产业优势
目前,联盟集中了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和秋林里道斯、大庄园肉业等骨干企业,堪称龙江肉类加工产业的火车头。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联盟的构建,将探索建立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围绕制约我省肉类加工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研究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加快科技与产业的有效衔接、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的无缝契合,推进科技、产业、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来自省工信厅的信息表明,我省正在制定《黑龙江省肉类产业链振兴发展行动计划》,未来将全面提升肉类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肉类加工产业将向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方面发力:主动顺应肉类消费结构升级,向更加安全、卫生、方便、快捷、营养和制品化的方向发展,向生鲜调理品、预制菜肴、休闲肉制品的消费新需求靠拢;深入推进“肉类工业+智能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车间在肉类产业中的应用,尽快完成肉类工业体系的现代化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加快肉类品牌化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实现品牌价值。
作为联盟的主体力量,我省一些骨干肉类加工企业表示,将实施企业振兴战略,在企业科技创新领域瞄准品质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加快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通过高效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加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今年春节消费市场的快速回暖令肉类行业信心倍增。省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志贤说,今后,我们要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充分利用联盟的优势资源,积极引导全省肉类加工产业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强协同创新和协作配套,加快重点技术联合攻关,认真谋划实施一批补链强链项目,推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合作、技术合作、人才合作、项目合作、资金合作;组织开展产品升级、品牌打造、产品包装、储存、运输等课题研究和应用;选择若干骨干企业作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基地,开通科研工作者与一线企业的联络通道,努力破解企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痛点、堵点等问题,搭建起政、产、学、研和金融合作创新平台,为肉类加工产业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