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龙江鲜食玉米:走红还差几步?

    5月17日,《黑龙江日报》刊登的《龙江食品想红要分几步走?》剖析了柳州螺蛳粉短短六年时间火遍全网对于龙江食品行业带来的启示。一时间引起诸多业内人士关注。其中鲜食玉米行业的经营者更是直接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鲜食玉米也想红!”于是,记者带着鲜食玉米是否具有红的特性,如何让鲜食玉米红起来的问题上路了——

    现状:现在红不红?

    鲜食玉米想红遍全网,那现在是什么状况?

    从22届中食展归来的北安华升食品有限公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北安华升展位前客人络绎不绝(北安华升提供)

    “参展第二天就与盒马鲜生签订了75万支常温包装玉米OEM的大订单。”北安华升总经理刘元涛说:“有60多家企业和我们要了样品和联系方式,其中6家明确表示要合作。‘好想你’品牌正在和我们密切接触,意向非常明确。”

    北安华升的鲜食玉米不止今年销售得好——2019年,销售鲜食玉米700万支;2020年,不受疫情影响,销售1100万支;2021年5月末已经销售了700万支。刘元涛预测今年完成1500万支都属于“保守估计”。

    昊伟农庄是我省鲜食玉米的龙头企业。去年7月,昊伟农庄开始在网上直播带货,截至今年5月末,网络直播带货就销售了700万支,占昊伟农庄销售总量的1/5。和他们合作的网红有200多位,最大咖位的是罗永浩,合作时一次就销售了1.3万单。

    绥化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做鲜食玉米。董事长刘忠辉说,去年一场台风让很多鲜食玉米田减产,黑龙江鲜食玉米紧俏,身边好多同行都没有库存了。他也只能保住大单供应,小订单只能先暂停。

    这么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呢?“别看鲜食玉米甜,升糖指数只有48,属于低糖食品。合作的网红是大多专注于健身减脂领域,带动的人群集中在25~40岁之间,是有健康饮食、减脂控糖要求的人。”昊伟农庄市场部部长百慧对记者说,根据后台的数据表明,鲜食玉米的消费者年龄层很年轻,消费能力较高。

    然而,销售火是火,距离走红还有一段距离。除了话题度不够,未能像螺蛳粉那样产生全网效应。另外,鲜食玉米并非龙江独有,面临外界多方竞争也是原因之一。

    疑问:为何没有红?

    据相关报道,鲜食玉米在吉林、广东、河南都有广泛的种植和众多的加工企业。目前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在2200万亩左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

    鲜食玉米种植基地

    据省鲜食玉米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全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鲜食玉米种植合作社500多家,168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具备满足全国鲜食玉米加工品类需求45%的能力。

    拥有1/10以上的种植面积,具备满足45%加工需求的龙江鲜食玉米加工行业为何没能在这一赛道中脱颖而出,诞生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呢?

    省鲜食玉米协会会长范大伟回答:“我省大部分企业停留在粗加工的速冻玉米和低端的真空玉米阶段,品牌知名度较弱;很多工厂无品控,产品质量不稳定;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三大原因是我省鲜食玉米行业在全国影响力小的重要原因。”

    鲜食玉米种植和加工分为低中高档三大类。高档的鲜食玉米主打“有机食品”,包装上有一层防紫外线的膜,锁鲜效果更好,价位也高。

    昊伟农庄的鲜食玉米生产线(昊伟农庄提供)

    一位行业观察者表示,鲜食玉米加工入门门槛低,一些经营实力不强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满足于大流通的中低档速冻玉米带来的利润,却没有实力做大做强。耕地面积有限,黑黝黝的黑土地产出的鲜食玉米没有卖上高价,实在让人遗憾。其实我省已经有企业做得不错,像昊伟农庄的牛奶玉米,一支销售额达16元,玉米浆、酸奶伴侣(玉米粒)等新品不断,产品销售全国,出口日本,这样的产品才是我省鲜食玉米发展的方向。

    路径:如何红起来?

    “作为农产品,耕种面积与产能仅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鲜食玉米想要红起来,产业链、供应链要做好保证,要利用好政府政策引导这只有形的手,再通过市场竞争这只无形的手,共同推动才能成功。”范大伟对记者说。

    玉米冷藏库

    身兼我省农业产业发展投融资服务平台的省农投集团,春节后一直在调研鲜食玉米产业链。在农投集团产融公司董事长刘黎明看来,鲜食玉米具备做大做强潜力,有可能成为龙江新的产业增长极。他说:“我们考察发现制约合作社大面积种植鲜食玉米的原因有二。其一,鲜食玉米收获早,每年8月初采摘,必须5小时内定型产品。8月份是我省的雨季,大型农机下田难,人工采摘更难;其二,合作社资金紧张,没有实力上更多的冷库、农机具、加工设备。”

    “产能决定种植,即使这个产业前景大好,但我省依然没能大面积占有市场。因此农投集团想要找寻合适的合作伙伴,用资金助力他们将产能做大,保证稳定的品质,再助力他们打造品牌。”刘黎明表示,农投集团会从全产业链角度考虑,种子、农机、加工、储存、资金、品牌,全方位助推鲜食玉米产业。“全省如果出现5~8家大品牌,那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健康发展了。”

    刘黎明建议,政府在申请地理标识、加工生产标准上做出努力,并且要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合力,避免无序竞争。

    刘元涛也对行业协会的作用充满期待:“我觉得协会应该制定加工标准,建立价格同盟,鼓励企业走中高端路线,还要把融资功能加强,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否则明明很好的玉米,有的企业因为投入成本低、卖低价,抢走了市场,这让想走高端的企业怎么办?”

    对于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前景,范大伟非常乐观:“柳州螺蛳粉给我们上了一课,政府要确立工业思维,从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对产业链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保护,剩下就是企业的事了。”

    但刘黎明更为理性:“黑龙江鲜食玉米产业想要红,产业链、供应链必须捋顺,否则产能供应不上,企业在营销上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显然,鲜食玉米想要发展起来,种、加、销一条龙,政府与企业都还需加把劲。

    记者 桑蕾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column.name} - 黑龙江新闻网
    重点推荐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