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在街头巷尾的“核酸采样工作站”。 侯军 本报记者 刘艳摄
本报讯(侯军 记者刘艳)为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大局,有效提升核酸采样能力,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道外区历时8个月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核酸采样工作站”近日投用。
“核酸采样工作站”外观融入城市记忆、文化底蕴及地理位置特色等元素,体现城市精神,彰显老道外的气质。“核酸采样工作站”根据摆放地点和用途量体裁衣。放置在交通卡口的“核酸采样工作站”为错层设计,分为小型车辆检查层和大型车辆检查层,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内部安装了温度调节设备,能够有效应对寒冷气候。值守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检查窗口,开展核酸采样、扫码测温等工作,有效减少了交叉感染风险。同时,外部配备了车辆牌照识别登记系统、显示屏、全时监控系统、高音喊话器,兼具车辆登记、号码识别、宣传调度、指挥控制等功能,实现了外来车辆全过程、全链条、零死角闭环管理。
放置在街头巷尾的“核酸采样工作站”,占地面积约5平方米,整体采用模块化结构,窗口为飞机舷窗式设计,分为重点人群核酸采样工作站和全员核酸采样工作站。内部配备新风系统和紫外线消杀功能,有效保持内部空气环境卫生。同时在抗风力、耐腐蚀、保温隔热等方面表现突出。
目前,“核酸采样工作站”已在道外区20余个点位投入使用。下一步,全区140余个不符合冬季核酸采样要求的采样点将全部换成“核酸采样工作站”,为全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待疫情完全结束后,经快速改造,“核酸采样工作站”还可用来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实现循环利用。